随着意大利设计获得好莱坞名人的青睐,美国电影制作公司也被意大利明媚的阳光和相对低廉的拍摄成本所吸引,罗马的奇尼奇塔(Cinecitta)片场被称为“台伯河畔的好莱坞”,《罗马假日》和《埃及艳后》等影片加速了奢华美学的传播。
《罗马假日》剧照
时代的旺盛精力都体现在了娱乐资讯上:博加特和白考尔在威尼斯乘船共游,奥黛丽·赫本在佛罗伦萨买鞋,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在罗马的宝格丽精品店流连忘返……这些照片传遍世界,描绘出一种令人着迷的浮夸和毫不费力的时尚生活,“意大利制造”也成了具有优良品质保证和风格的国际标签。有趣的是,连狗仔队偷拍名人的拙劣行径都被拍成了电影。
不同于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和英国的伦敦,意大利从一开始就有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和米兰四座城市争夺时尚地标。它们一个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一个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一个是地中海繁荣的贸易中心,还有一个是欧洲南部的交通枢纽和文化名城。在意大利半岛上的独立城邦走向统一时,四座城市的时尚产业早已自成体系。而莫德内塞便是那个帮助将时尚重心从佛罗伦萨的皮蒂宫(Pitti Palace)转移到米兰的人。1982年,美国纽约,贝佩·莫德内塞和时尚名媛Lee Radziwill(图|视觉中国)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大区之一伦巴第大区的首府,米兰人口稠密,这样一座制造业发达的北方工业城市,最终赶超积淀丰厚的佛罗伦萨和罗马,一跃成为代表意式风格的国际时尚之都,要归功于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开放,让潮流从高级定制转向高级成衣。1958年,意大利国家时装协会的前身意大利时尚工会(Camera Sindacale della Moda Italiana)成立,做了大量保护和推广本土设计师的工作,其中就包括推动米兰时装周的确立。《纽约时报》称莫德内塞为“一位外交官,一位精明的商人和公关专家”。他说服了米索尼(Missoni)等品牌创始人“顾全大局”到米兰来办秀,将日程紧凑地集中在一星期内,不会因为品牌间的竞争关系而削弱彼此的影响力。他尊重所有意大利设计师的身份,同时又不失去米兰的形象。一批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如阿玛尼、范思哲、普拉达和莫斯基诺等在这里涌现,巩固了米兰的时尚地位。那正是成衣取代定制高奏凯歌的年头,这些系列设计新颖、面料一流、做工精细且价格相对低廉,既顺应了“时尚民主化”的时代大潮,又让买手和记者发现了米兰的前景。在伦敦时装周之后登场的米兰被 CNN Style 评价道:“在伦敦,你总会看到微妙的、潜在朋克的灵魂,但米兰截然不同,人们认为这里超级精致,非常迷人。”1995年4月,意大利米兰,米兰时装周创始人 贝佩·莫德内塞(图|视觉中国)1965年,意大利版《Vogue》在米兰创刊,这是一个信号,表示这里同样具备成为“时尚之都”的潜力。前段时间热播剧《意大利制造》(MADE IN ITALY)的故事就发生在70年代初的米兰。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社会动荡正在持续发酵,随着意大利失业率大幅增加,民众开始游行抗议,左翼运动从首府米兰逐步辐射全国。那段被描述为“像铅一样沉重的年代”(years of lead)一直延续到1984年。与此同时,意大利女权运动也爆发了,妇女们走上街头为自己争取离婚和堕胎的合法权。
时代处在一个新与旧、改革与传统两股对立力量的交锋中,时尚也是如此。象征传统话语权的巴黎重整旗鼓,试图与“新势力”分庭抗礼。莫德内塞成功地让米兰30个品牌形成适当的价格梯度团结反击,这场将时尚变为生意的胜利被媒体评价为“关于现代设计、高质量工艺和复杂营销的故事”。《意大利制造》剧集中,时尚工会成员穿梭于品牌发布会,游说媒体保护和推广本土设计师的桥段,便是这一段历史故事的缩影。
电影《MADE IN ITALY》中,以Beppe Modenese为原型人物对话镜头乔治·阿玛尼回忆起早年和莫德内塞在米兰的日子时感慨,“我们都是外来者(阿玛尼来自伦巴第省的皮亚琴察,莫德内塞来自邻近的皮埃蒙特地区),这或许给了我们更多的热情,一种创造生活和工作的渴望,我们日复一日地尝试和测试”,他对莫德内塞表示敬意,“贝佩以人人都欣赏的优雅和品位来处理公共关系,他有着更大的格局和视野,所以坚持建立一种体系。他做得非常好,至今这一体系仍保留着他的印记。”在莫德内塞试图构建的团结和归属感之上,意大利时尚越发缤纷多彩。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穿着阿玛尼套装的美国舞男,没有穿着普拉达的女魔头,或者是少了古驰和莫斯基诺名字的Hip Hop歌词,会是什么样子? 大家都在看⊙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封面图,一键下单
「综艺时代的演员们」▼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