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
成品油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然而
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
大量非法生产、加工、销售伪劣成品油
利用轻质循环油勾兑航空煤油
摇身一变就成了
每吨比市价低1000余元的“柴油”
8月6日,广东省公安厅打私局组织指挥梅州、东莞、汕头、江门、揭阳等5市警方展开收网行动,成功打掉一个涉嫌走私成品油特大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16名。仅东莞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自2019年以来生产伪劣成品油涉案金额就超20亿元。
涉案油库。
50亿元专案牵出假油团伙2019年10月,梅州市丰顺县公安局在汤坑镇某农庄附近捣毁一个非法经营成品油窝点,现场查获成品油75吨。经深挖扩线,发现一个非法成品油生产、分销、零售的特大犯罪网络:张某文、饶某祥等人非法购入涉走私白油和轻质循环油、航空煤油等,勾兑成车用“柴油”并批发给羊某等人,由羊某等人分销给揭阳、梅州等地的储油点、“黑加油点”,对外销售给大货车、工程车。该犯罪网络涉及5个层级、100余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50亿余元,省公安厅将该案列为“飓风34号”专案开展经营打击。其中,饶某祥的一个“上家”来自东莞,表明在东莞有涉嫌生产销售伪劣成品油的犯罪团伙。
东莞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围绕辖内涉案人员饶某祥及相关线索进行深度经营,一个实际经营地在东莞的海南东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浮出水面。
专案组发现,该犯罪团伙利用走私入境的轻质循环油和航空煤油进行勾兑,销往省内的揭阳、汕头、梅州等地和周边省份。鉴于案情重大,省公安厅将该案列为“飓风234号”专案进行侦办。
油库藏匿处成案件突破口不同于以往的打击香烟、冻品等走私案件,石油化工行业更为专业,专案组民警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油品勾兑、运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起案件的侦办对东莞警方也是一大考验。
“对打私部门来说,油品是一个比较神秘的行业,我们需要尽快了解犯罪团伙是如何勾兑,如何销售。”东莞市公安局打私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廖仁杰介绍,轻质循环油属原油生产的中间循环物料,一般用于大型机械、矿山、船舶等燃料用油,不过该油品有个特点,经过一系列工序可以加工成近似柴油的油品。
专业人员检测涉案油库的勾兑油。
专案组侦查发现,该犯罪团伙为使勾兑油更接近柴油颜色,达到清澈透亮的效果,在勾兑之前,通过油罐车把颜色较为浑浊的轻质循环油运输到东莞一秘密洗油点进行加工(俗称“洗循”)。在勾兑之后,还会添加一些工业原料(俗称“色粉”)进行上色,加工后的成品油被包装成“柴油”进入市场销售。
据悉,该勾兑型“柴油”不仅硫排放等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使用这类成品油的车辆发动机也极易出现故障。在案件侦办过程中,东莞警方也曾对一些受害人进行回访,这些车主均表示车辆在加这类油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出现问题。
一边是劣质油对车辆和环境造成危害,一边是油品非法运输和储存带来安全隐患,办案民警必须尽快找到油库藏身之处,才能找到案件突破口。
扰乱视线的“黄师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侦查民警在东莞的望牛墩镇找到了油库所在。然而,由于油库的特殊性,取证问题再次成为案件侦办的“拦路虎”。
“进出油库都不可以带手机等电子设备,所以民警很难进入现场实地侦查,只能通过外围踩点、蹲守观察来了解犯罪团伙的活动规律和人员架构。”办案民警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隐秘侦查,发现油库的主要经营者是一个名叫“黄师傅”的人,油库也并非无牌无证的“黑油库”。
“买油、勾兑、再卖油,3个关键环节都由‘黄师傅’负责,但‘黄师傅’只是该团伙对外的统一称呼,背后其实是由3名调油师傅具体负责。”办案民警介绍,专案组差点上了“黄师傅”的当,以为他就是主要嫌疑人,经过深入侦查才发现“黄师傅”背后的老板是黄某文。
黄某文从事石油化工行业多年,在外省也成立了成品油等相关公司,持有营业执照和工商许可,也正因为披上了这层合法外衣,警方想要掌握该团伙的犯罪证据并不容易。
从表面看,黄某文等人在合法经营,油库里也储存了部分通过正规途径采购的油品。而为了掩盖犯罪事实,犯罪团伙会独立存储每款原料油,即使有勾兑行为,也是少量勾兑、迅速运走,等有关部门上去检查时,很难发现问题。
设置多重障眼法躲避打击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警方发现,除了望牛墩这个油库外,该团伙在东莞市其他地方还有合作加工点。除了在加工点少量勾兑油品外,他们甚至会在油罐车里完成勾兑,贩卖油品的行为更加隐蔽。
“该团伙很少有现存的勾兑成品,买家的油罐车根据‘黄师傅’的指令,分别在A、B和C地的原料油储存点按比例加油,加油完成,三种原油也就完成了勾兑。此操作手法可见犯罪团伙的专业和狡猾。”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团伙还采用异地注册、异地经营的方式逃避打击,注册地在海南、广东揭阳和浙江舟山等地,经营地却在东莞和广州增城。
此外,该团伙通常只做熟客生意。而为了规避监管和查处,他们还特意将负责销售和财务的人员安置在广州,交易也经常选择私人账户走账。
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东莞警方最终掌握了这个走私犯罪团伙的经营脉络:该团伙以黄某文、邓某基为首,在外省成立一家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大量购入走私入境的轻质循环油,打着合法经营的幌子,将轻质循环油和航空煤油勾兑成“柴油”,以牟取巨额非法利益。
据悉,该团伙的勾兑油售价为每吨3600~3800元不等,以每吨低于市价千余元的价格吸引了大批买家。
抓捕现场。
2个月售出逾1.5万吨掌握该团伙犯罪证据后,一张抓捕大网在广东多地同时铺开。
8月6日,在省公安厅打私局的组织指挥下,梅州、东莞、汕头、江门、揭阳等5市同时对“飓风34号”和“飓风234号”两个专案开展统一收网行动,共出动警力700余人次、车辆200余辆次,抓获犯罪嫌疑人116名,现场查扣船舶2艘、运油车70辆,查封油库2处,在涉案船只、车辆和油库查扣成品油共计2300余吨,冻结涉案资金2259万余元。经初步查证,仅东莞东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自2019年以来生产伪劣成品油涉案金额就超20亿元。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轻质循环油和航空煤油通过走私等非法途径入境,主要头目黄某文、邓某基为同学关系,其他人员大部分是邓某基和黄某文的亲属、同乡或者公司招聘来的。与此同时,成员均有多年的石油化工从业背景,熟悉成品油和危化品的相关情况。根据涉案公司财务报表显示,仅今年6、7月,该公司便售出勾兑油共计1.5万余吨。
该团伙大量使用本人及他人名下的私人银行账户收付油款。由于没有生产成品油的经营许可,相关嫌疑人便指使公司会计人员伪造购销合同,以销售原料油的名义销售勾兑油,以逃避监管,还存在偷税及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嫌疑。
全媒体记者 尹利勇
编辑 张紫灵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