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健康报社、北京市疾控中心联合主办,全国疾控宣传服务平台承办,赛诺菲巴斯德公益支持的疾控宣传工作交流暨科普知识传播培训会议在京举行。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社会对于传染病防治的认知显著提升,同时也见证了疾控工作者的艰辛与付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健康报社整合多方资源,搭起全国疾控宣传服务平台,目前已在全国40多个地区,为万余名免疫规划相关人员解读政策、传授技巧、交流先进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将凝聚成铿锵足迹,汇集成前行动力。此次会议即为全国疾控宣传服务平台2020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提高疾控相关知识普及率,提升各级疾控机构工作者传播疾控相关知识的能力。
让百姓看得见、听得到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曾晓芃应邀出席会议。他说,用“史无前例”形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科普宣传工作并不为过,在某种程度上其提高了疾控工作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曾晓芃介绍,从具体数字来看,自2020年1月19日北京市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市疾控中心第一时间与市广电局建立合作,有力调配北京广播电视台、16区融媒体中心、户外电子媒体、网络视听平台、主流报刊等形成强大的全媒体矩阵,集中刊发市疾控中心编制的各种宣传物料,有力突出“快、准、狠”的宣传特点。
1月19日至11月17日,市疾控中心累计拍摄制作科普短视频137部,刊载科普文章121篇,制定发布健康防控指引99个,防控宣传口号8条,组织专家参与各类媒体宣传节目147人次,累计覆盖60亿人次。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平台优势,在新浪、搜狐、快手、头条等14家网络视听平台建立“北京健康 一起行动”专区,累计视频浏览量近10亿次。全市公交、地铁3万块移动电视、6000块楼宇电视、9块户外大屏等户外电子媒体滚动宣传,累计曝光量近21.6亿次,累计播放总时长4.1万分钟,达到了覆盖广、传播快、公信力强、可及性高的宣传效果。
曾晓芃指出,抗疫过程中,市疾控中心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资源融合、全媒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宣传机制,彰显出“1+1>2”的优势叠加传播效果,不仅为北京市成功抗疫提供舆论保障,也为常态化下深化媒体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市副市长卢彦2018年在市疾控中心调研时指出,疾控中心的任务是防病,要走到百姓中间,把知识和道理传播出去,让百姓看得见、听得到,指导百姓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是疾控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感谢健康报和全国疾控宣传服务平台举办此次会议,不仅使全市疾控系统学知识、练技巧,更是树理念。”曾晓芃说。
引导公众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是风向标,引领全社会开展防控宣教工作;是弹药库,提供社会单位开展防控宣教工作所需的信息;更是智囊团,提供政府、社会单位开展防控宣教工作所需的思路。
疫情期间,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每日设置宣传专班,及时收集新冠肺炎流行、治疗与防控的最新进展及核心信息,分发给工作网络和相关社会单位,以保证北京市防控宣教工作的科学性;同时,认真研究分析公众健康需求,在不同时期,先后以春节人员流动、复工复产、境外输入以及常态化下的需求为定位,进行宣传品开发。
“截至11月,制作海报折页79种,出版应急科普图书5本。”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刘秀荣介绍,仅靠专业机构自身的宣传力量远远不够,调动全社会的宣传资源至关重要。2月3日,市疾控中心与北京电视台团队对接,录制《养生堂》防控专题节目21期、《疾控说防控》1分钟短视频29集、《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66期,与市教委、BTV《非常向上》《我是大医生》、北京交通广播、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合作,组织专题宣传60期,普及疫情期间和常态化防控下的防疫知识。
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教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启示是什么?刘秀荣认为,第一,成果取决于健康北京的规划和网络建设;第二,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形成的宣传工作机制,即与媒体、专家团队保持密切沟通;第三,成果也源于疫情期间全社会对于防控知识的有序接纳,这是公众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厚积薄发。
“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将一直面临新冠肺炎局部疫情和散发病例。”刘秀荣指出,下一步防控宣教工作重点在于三方面:首先,持续防控行为,针对局部疫情和散发病例教育公众保持防控行为不放松;其次,巩固防疫成果,将抗疫过程中的健康行为固化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公众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最后,提升健康素养,结合《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北京行动2020—2030》,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理念,营造和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精准发声防新冠 硬核宣传助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对疾控工作者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让“治未病而名不出于家”的疾控工作者从幕后走向台前,不再仅是冲锋陷阵的卫士,也成了宣传员、指导员。其中,基层疾控工作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疫情面前,我们借助各类宣传平台,凝聚社区各方力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网络,传播了抗击疫情的正能量,展现了‘健康卫士’的真风采,让百姓信任这支专业队伍,理解这支专业队伍,支持这支专业队伍。”北京市大兴区疾控中心主任高艳青介绍,疫情初始至今,北京市大兴区疾控中心积极传播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从科学认识、科学防护、理性对待等方面引导公众,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科普文章5162篇,多达百余篇被国家级、市级和区级主流媒体转载。
高艳青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疾控系统带来巨大挑战,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疫情防控将事半功倍。北京市大兴区疾控中心将进一步巩固疫情期间的宣教成果,充分发挥卫生宣传的思想导向和信息传播作用,进一步确保基层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科普大赛走进电视台 疾控工作者展风采
今年,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广电局联合主办,北京市疾控中心承办的“健康北京”科普宣传知识大赛圆满落幕。市疾控系统积极参与,报送了图文、视频等形式多样的作品。10月25日,“健康北京”科普宣传知识大赛演讲类作品大赛在北京电视台举办,10位来自市(区)疾控系统的选手参加,取得了优异成绩。此次会议现场,特邀两位选手代表展示他们的风采。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主管医师马爱娟带来《办公室运动小妙招》。
“坐在办公室的您是否经常感到颈肩痛、腰痛?其实,导致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久坐不动。”马爱娟介绍,科学研究表明,静坐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即便下班后锻炼达标,白天长时间静坐加剧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并不能逆转,故应改变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在办公室空间有限的条件下,不妨巧用弹力带健身。
随后,马爱娟示范了3个动作,颈后屈伸、胸部前推和高尔夫转体。
“建议各位,每工作一小时就起来活动活动。久坐伤身不可取,动静结合最相宜,工作健身两不误,身体健康才第一。”马爱娟说。
北京市大兴区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主管医师巩俐彤带来《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身高》。
“从踉跄学步的孩子到步履蹒跚的老人,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曲线,慢慢地我们变得不再挺拔。拿我母亲来说,她今年65岁,她说自己年轻时165cm,现在只有156cm,越活越抽抽了。”巩俐彤说,这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人上了年纪的显著变化:身高变矮、弯腰驼背,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而且极易造成骨折。
“那么,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身高,让我们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这都源于骨质疏松。” 巩俐彤介绍,骨质疏松用医学语言表述就是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简单来说这骨头像萝卜一样糠了。它可以发生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来的时候悄无声息,后果令人惊心,所谓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密切相关。巩俐彤举例,骨量就像银行存款,年轻的时候我们存进去越多,年老的时候我们可用的余额也就越多。30岁是骨量储备的最高峰,所以从现在开始,每个人就要给骨骼充值。
“送您3张充值卡。第一张,调试。补充钙,配以适量蛋白质和低盐饮食。第二张,勤运动。运动刺激骨骼生长,维持正常骨密度,适度适量,贵在坚持。第三张,晒太阳。充足的光照促进体内维生素D生成,它对钙的吸收起到积极作用,每天保证20分钟户外运动时间,提倡健走、慢跑、骑行等多种户外运动方式。一句话,预防骨质疏松要尽早,补钙、运动、阳光一个都不能少。”巩俐彤说。
文:健康报记者 赵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