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拙劣却屡试不爽,半导体圈的南郭先生们还能滥竽充数多久?
2006年,国内半导体圈的一起骗局震动中外。
谁也没想到,身为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陈进竟是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18号文),国家863、973计划、“中国芯”工程多线开工,国内半导体技术浪潮达到顶峰。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海归博士陈进,带着摩托罗拉半导体总部芯片设计经理、高级主任工程师的光鲜履历,甫一回国便直接被上海交大选做国家863项目——汉芯DSP芯片的研发负责人。
2001年,陈进组建了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仅仅16个月后,便宣布“汉芯1号”研制成功。
“汉芯1号”宣称采用了0.18微米先进工艺,集成了250万个元件,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运算能力高达2亿次。
这样的技术水准甚至超越了同期的英特尔(intel),堪称世界顶尖。
陈进和他主导研制的“汉芯1号”一下子成为全球焦点。不过,在一片拍手称赞声中,也不乏一些质疑声。
2003年2月26日,在“汉芯1号”发布会上,多位政府官员都来捧场,全球近百家媒体到场,见证这一中国芯片“崛起”的时刻。
在发布会上,多名院士以及“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负责人组成专家鉴定组,对“汉芯1号”进行了权威的技术鉴定,鉴定结果为:
“汉芯1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至此,再也没人怀疑“汉芯1号”的真伪。
“汉芯1号”被视作中国半导体发展的里程碑,陈进也成了“民族英雄”。
随后的十几个月里,陈进和他的团队又先后推出了汉芯2号、汉芯3号和汉芯4号。
一时间,陈进可谓风光无限。掌声、鲜花、显赫的头衔和巨额的研发经费应有尽有。甚至有媒体预测,用不了几年,他就能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直到2006年1月17日,美梦才戛然而止。
叫醒他的是发布在清华大学BBS论坛上,一篇直指“汉芯1号”造假的匿名文章。
文章一经发布,便炸开了锅。
1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会同上海市政府成立的专项调查组宣布:“汉芯1号”造假基本属实。
曾经的英雄成了过街老鼠,“汉芯1号”的骗局也被彻底揭开。
2002年,陈进托摩托罗拉的前同事,从摩托罗拉的工作站下载了DSP56800E芯片的源代码。然后又从美国请了一名同学负责设计,从苏州请了一位朋友负责系统。
所谓的研发中心,工作重点其实就是根据这段源代码将摩托罗拉的芯片仿制出来。
陈进还是低估了芯片研发的难度。拿不到摩托罗拉授权的芯片调试接口,做出来的芯片根本没办法运行。
但发布会迫在眉睫,陈进又启动了B计划:2002年8月,他让在美国的弟弟购置了10块DSP5685的芯片。
收到芯片后,他找来当初给研究所装修的上海瀚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让他们帮忙打磨掉芯片上摩托罗拉的logo,然后再加上自己的logo。
就这样,几个民工靠一双巧手打磨出了被视作中国半导体发展的里程碑的“汉芯1号”。
据统计,几年时间里,陈进累计骗取研发经费达到11亿元。
后来的调查显示,陈进的履历也是假的,简历中他曾是摩托罗拉半导体总部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高级电子工程师。他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的是芯片测试相关专业,对芯片设计一窍不通。
身败名裂的陈进自此远遁海外,销声匿迹。
不过,陈进一定也没想到,十几年后,他的“徒子徒孙们”,用类似的把戏照样骗得风生水起,且屡试不爽。
在沉默数年之后,国内半导体产业再次进入快车道。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一期募资1387亿元。
从合肥长鑫、晶合、南京台积电、无锡华虹第二基地,到广州粤芯、成都格芯……一时间,全国二三线城市开始密集上马一批半导体项目。
▲长鑫存储看准这个机会,李雪艳拉上朋友曹山准备搞一笔大买卖。
在此之前,二人均没有半导体从业经历。李雪艳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干过生态科技、卖过烧酒、办过餐馆和建过园林,甚至还卖过中药,但都是些小生意,最大注册资本仅400万元。
二人看准了武汉。
武汉是半导体产业重镇,依托长江存储、武汉芯片等100多家半导体企业,形成了以存储芯片、光电子芯片、红外芯片、物联网芯片等为特色的国家级“芯”产业基地。
当时,试图打造“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的武汉,正在紧锣密鼓地投资和筹备新的半导体项目。
项目计划总投资1280亿元、邀请行业大拿坐镇、主攻14nm工艺,项目启动一年后将拿下7nm,产能将达到每月3万片……
当时,全世界仅有台积电、三星具备7nm芯片量产能力。而1280亿的投资也是武汉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
二人的豪言壮志成功打动了武汉市招商局。
2017年,双方合资成立武汉弘芯,注册资本为20亿元,李雪艳和曹山控股的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0%,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持股10%。
不过,武汉弘芯实际到位资金只有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的2亿元,大股东光量蓝图是在武汉弘芯注册前十几天才刚刚成立的,且至今没有投入任何资金。
按照规划,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18年初开工,总共投资520亿元,2019年7月厂房主体结构封顶;二期工程于2018年9月开工,投资额760亿元。
2亿元显然不足以支撑武汉弘芯前期的厂房建设,窟窿要怎么补?
为此,李雪艳二人又找来了第二个伙伴——总承包商武汉火炬,承担给武汉弘芯输血的任务。
武汉火炬一方面将资金压力分散到下游承包商;另一方面主动帮助武汉弘芯贷款。
项目分包商武汉环宇法定代表人王立银后来爆料称,2018年9月,火炬以武汉弘芯的工程项目,向武汉市农商行贷款2亿元,随后将2亿元贷款打入武汉弘芯账户。火炬甚至还为弘芯垫付了1100万元利息,讨要多次后才拿回了这笔资金。
项目总算顺利动工。李雪艳等人打的如意算盘是:只要项目可以撑到国家半导体产业大基金以及其它股权基金注资,就盘活了。
怎奈资金窟窿实在太大。
2019年,因被拖欠4100万元工程款,项目分包商武汉环宇将武汉弘芯和总承包商武汉火炬告上法庭,武汉弘芯账户被冻结,二期价值7530万元的300多亩土地也被查封。
因为二期工程未完成土地调规和出让,缺土地、环评等材料,以致于影响到国家半导体产业大基金以及其它股权基金等无法导入,资金链彻底断裂。
2020年8月,在《上半年东西湖区投资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分析》中,武汉市政府明确指出: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
随后,武汉市东西湖区官方回复:经区商务局投资协调管理调查,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因为资金链问题,项目暂停了。
至此,武汉弘芯的千亿投资彻底幻灭。
事实上,在此之前,媒体已经多次报道武汉弘芯的资金链问题,但都被其“巧妙化解”。
第一次靠业界大拿。2019年,武汉弘芯力邀行业大咖蒋尚义加盟。蒋尚义曾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左膀右臂,在圈内素有“蒋爸”之称。蒋尚义退任中芯国际独立董事,赴武汉弘芯任职,引来行业瞩目。
第二次靠先进设备。2019年12月,武汉弘芯高调宣布引进“国内唯一一台能生产7纳米芯片”的ASML光刻机,帮助其掩盖了资金困境。但天眼查显示,2020年1月20日,武汉弘芯将其抵押给了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西湖支行,换取贷款5.8亿元。
《武汉市2020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披露,截至2019年年底,弘芯已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
也就是说,在几乎零投入的情况下,李雪艳等人撬动起了153亿的庞大资金,半导体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武汉弘芯的闹剧并非个例。
2016年,号称总投资450亿的南京德科码半导体项目成立,在南京、淮安、宁波三市落地。公司从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挖了不少人,主攻千元机的图像传感器芯片。
今年7月,公司宣告破产,三地项目全部烂尾。
与弘芯一样,大股东也是空手套白狼,建厂房、买设备的资金基本都来自地方政府。
2017年,成都用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势引入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厂格芯,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美元。厂子建好了,从新加坡引进的二手设备也到位了,结果还没生产出一颗芯片,成都格芯就成了弃子,全面停产。
……
其实这些骗局,套路并不高明:
第一是喊口号,气势一定要足。
动辄投资上千亿,芯片封测、设计、制造一把抓,“一年赶英超美,三年世界第一”。
第二是请大咖,不计代价挖人。
从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到展讯通信的武平和陈大同、兆易创新的朱一明,这些回国创业的行业大拿几乎撑起国内半导体事业的半壁江山。
很多时候,一个行业大拿就能左右一个项目的成败。地方政府看到了这一点,这些试图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们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不计代价地挖人。
弘芯不仅天价挖来芯片业教父级人物蒋尚义,后来挖工程师,也是动辄年薪200万。
第三是买设备。
受制于“瓦森纳协议”,中国进口半导体设备通常要比国际最先进水平落后3-4代,而且基本都是国外厂商退下来的二手设备。但即便如此,也够他们大做文章了。
引进ASML光刻机时,弘芯宣称冲破了美国封锁,还专门搞了个进厂仪式,“弘芯报国、圆梦中华”几个大字看得人热血沸腾。
目标、人才、设备一一备好,然后就是等着各地政府上钩,出地、出钱搞建设了。
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后,各地政府一哄而上重金布局芯片产业,希望抓住下一个产业风口。
“狼多肉少”,好项目成了香饽饽。为了争取项目,各地纷纷拿出最好的土地和金融政策,以示诚意,南郭先生们这才有机可乘。
今年的全球PE论坛半导体专场上,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分享了一个半导体案例:创始人只融10亿人民币,但已有20亿的钱在账上,于是要求投资机构不做尽职调查就投入。
“机构不做尽调就去给钱,是很不正常的一种行为。任何一个行业做到这个份上,都是过热的信号”,宋春雨说。
IC Insights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半导体行业投入已经达到110亿美元,超过欧洲与日本的总和。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城市上马半导体项目达到140个。截至8月份,中国有近万家企业转投芯片行业。
▲图片来源:经纬创投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举国之力,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难免搞得“一地鸡毛”。
可怕的是,尽管频频爆雷,这些蹩脚的套路仍在高速复制和扩散。
2019年1月,武汉弘芯的发起人之一曹山退出了光量蓝图。与此同时,他用几乎同样的手法又创立了逸芯集成技术、云芯国际、天芯硅片、泉芯集成等数家半导体企业。
与武汉弘芯一样,泉芯集成高薪挖角台积电原高管夏劲秋,计划投资数百亿元,也是做14nm以下先进制程。
同样的套路,却依然吸引了济南国资委的加盟。
2018年以来,中美科技“脱钩”加速,美国频频在半导体领域卡中国企业的脖子。
这是一场必须拿下的科技战。
正如,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的那样:“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在国产替代的大逻辑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图片来源:经纬创投
这些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加速补课,虽然与国际最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但也涌现出了中芯国际、珠海炬力、长江存储、紫光展锐、汇顶科技、华为海思、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等一大批优秀的半导体公司。
▲2019年以来,半导体指数涨幅超过100%
而类似“汉芯1号”、武汉弘芯这样一出又一出骗土地、骗财政、骗资金的闹剧,无疑造成了海量的资源浪费,同时沉重打击行业信心。
当初,汉芯事件对中国半导体的伤害仍历历在目。
2006年,中科院计算机所自主研发出的龙芯二代,已经达到同时期美国英特尔CPU50%的性能水平,而且能够在很多场景进行应用。
然而汉芯事件曝光后,龙芯被连累,网上盛传“汉芯龙芯中国芯,芯芯造假”,一些客户因为担心龙芯也是“挂羊头卖狗肉”,转头购买其他品牌的芯片;国家芯片项目扶持资金也全面叫停。
“计算所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龙芯的研发”。
幸亏时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给予了龙芯无条件支持,用研究所的研究经费支持龙芯,龙芯这才勉强熬过了冬天。
到2010年国家芯片扶持基金再度下拨时,龙芯课题组已经从计算机所里预支了超过8000万的经费。
龙芯是幸运的。但在2006年至2014年的数年间,受汉芯事件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从材料、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到封测、制造设备等方方面面的投资基本停滞。
数不清的的半导体企业,没能熬过那个冬天。
半导体行业确实是一个靠技术和资金堆积起来的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砸钱就能解决一切。
市场越喧嚣,越需要冷静。大批热钱涌进半导体领域,并不会改变半导体投资规律:投资周期依旧很长,这依旧是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行业,不能用百米冲刺的方式去跑马拉松。
从日韩的经验来看,单靠拿钱雇一堆人的模式是打不赢的。最后跑赢的基本都是十年以上的行业老兵。
很多时候,落后也不是因为不够聪明,反倒是因为太过聪明。半导体产业需要的不是像陈进、李雪艳这样投机取巧的“聪明人”,需要的是愿意破釜沉舟,十年磨一剑的“傻瓜”。
所以,别总想搞个大的:“一年赶英超美,三年世界第一。”
贪多嚼不烂,还可能反胃。
1.《经纬研报:中美科技脱钩愈演愈烈,我们为什么更坚定投资中国半导体芯片》经纬创投2.《千亿芯片项目,从全村希望沦为僵尸工厂》AI财经社华商韬略视频号开通啦
更干货的企业家智慧与韬略
期待您的关注!
点击观看
▼
?THE END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王晓 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 运营:方乐迪 张婵 倪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敬请联系:010-65580525
zy@hsmrt.com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授权敬请联系小客服微信:hstlkf【星标】华商韬略,精彩不再错过“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