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 ◆ ◆前几天,朋友发圈说:我是「不听话」的妈妈。 原来,她回家刚好撞见孩子偷玩电脑,想起孩子成绩又下降了,便对孩子劈头盖脸一顿骂。 后来才知道,孩子是上网学做康乃馨,想给她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顿时觉得又窝心、又惭愧,怪自己冲动。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说:她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时,孩子把一盆水打翻在身上了。她觉得孩子捣蛋添乱,恼了。 就在她骂完后,孩子说了一句「我只是想帮忙洗菜」,让她又感动又自责。 我们总在感叹自己操碎了心,孩子却一点都不懂事。其实我们的孩子什么都懂,他也会小心翼翼地去爱和付出。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不「听话」。 前段时间,袁咏仪在某综艺节目上自曝,她和儿子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儿子不愿和她多说一句话。 有一天,儿子还很认真地和爸爸说:「我想换个妈妈!」 为什么呢? 心理医生告诉袁咏仪,问题不在孩子,可能是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比如,有些事情,她觉得对孩子来说不好,就会不由分说直接拒绝。 儿子考试考砸了,她上来就劈头盖脸指责,孩子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把所有的心里话咽下。 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儿子对她越来越不满,越来越反感。 好好的亲子关系,硬生生成了「仇人」关系。 现实中很多孩子,越长大,和父母的话越少。表姐就不止一次抱怨,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子几乎和自己无话可说。放学回到家,说一句「妈,我回来了」就径直进了房间,把房门一关。更多时候,连这一声招呼都没有。 她小心翼翼敲开房门,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侄子就一句「挺好的」,她想再多问几句,孩子就一句话「打发」了:「我要写作业了。」好几次,她在饭桌上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侄子总不耐烦地说:「说了你也不懂。」我问过侄子为何如此,他说:「以前和妈妈说话,她要么没时间,要么总盯着手机,我都说完了,她还在问‘什么?’」我们总在感叹,和孩子怎么越来越无话可说了?很多时候,大人一次又一次粗暴的打断,一次又一次听而不闻,忽略了孩子想要与我们交心的渴望。想要孩子多说,我们首先要学会听。 行为心理学家说,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诉求。 孩子不听话、不交流甚至哭闹,一定是有诉求没有得到回应和满足。 曾看过一个视频,一个3岁的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闹,每天都要哭很多次。 没买玩具,哭!不让吃零食,哭!不理他,也哭!手忙脚乱的妈妈很无助,但却一直没有意识到问题在哪里。 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和妈妈诉说时,她只是简单地敷衍:嗯、好、哦。 当孩子追着妈妈问问题时,她总不耐烦地说:咋这么多问题。 她的语言特别单一,只会要求,只会指令,评价,永远都是「你该做什么」,从未问过孩子「你想做什么」。母子之间「沟」而不通,孩子的诉求也就一直得不到满足。 所以孩子才会通过不断哭闹的方式引起妈妈的注意,在得到回应的同时也会不断地去验证心中的一个判断:只有不断地哭闹,妈妈才肯听我的话。孩子所有的不可爱,不过都是在呼唤:妈妈,听我说。不管孩子多大,都有被倾听的需要。 《少年说》中,就有个女孩因为很久没有好好和妈妈说话了,感觉备受冷漠,觉得妈妈不爱她了。 她说:「妈妈工作很忙,我们很少有机会讲话。妈妈就算在家,也是一天到晚地接电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她有那么多时间听别人讲,却没有时间听我讲。 记得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她,刚开始一直忙音,好不容易接通了,但她用特别冷漠的语气问我有什么事。」 说到伤心处,女孩数次哽咽。 最后,女孩问:「妈妈,你是不是没有以前那么爱我了,如果是,你能不能再爱我一次?」语言,是情感交流的通道,更是通往心灵的窗户。给孩子时间去说,才能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关注孩子真正想要传达什么,才能更好输出你的爱和关心。 心与心的贴近,往往始于倾听。 亲子教育家王小骞说:「跟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牢记,‘听’动作永远要大于‘说’。」 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不就是听孩子说话吗?听就是了,怎么不会呢? 可真是这样吗?让孩子说完,是对他最基本的尊重
听到孩子心里去,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最好的姿态,是蹲下来听
—往期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直接看文章
公众号又改版啦!为了避免不小心错过彼此,建议大家把“育儿心理”设置为☆标(置顶)关注(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或者把本文的网址复制分享其它好友。
本文网址:http://www.nulj.cn/k/1301.html复制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感谢谢支持。微信打赏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