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包装
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引起了广泛关注。
11月25日,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姚文清表示,辽宁对每个批次的进口货品都进行严格的检测,已检疫通过的冷链食品可放心食用。
为何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会多次检测出新冠阳性?姚文清表示,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之所以多次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外疫情比较严重,有工人带疫上岗,在产品加工包装的过程中,如果防护没有做到位,一些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症病人就会将病毒带到产品的外包装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冷冻生鲜食品不安全。由于新冠病毒的特性决定了其在货品上只能是附着,而不能繁殖,只有进入人体细胞才会繁殖。其附着在货品上的存活时长与货品材质及储存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讲,新冠病毒在金属上存活一两天,在纸张、衣服等物品上也就存活几个小时,而在冷链储运的生鲜食品包装上可能存活20天左右,这也就是为何从国外进口的货品很多,但目前都是在冷冻的生鲜食品上发现新冠病毒的原因。还能买进口冷冻生鲜食品吗“不过,大家不要因此对进口冷冻生鲜食品谈之色变,不敢吃海鲜。”姚文清说,疫情发生后,辽宁对进口货品的管理措施非常严格,过去对进口货品实行的是抽检,现在是每一批货物都要检测,而且还加大了检测力度,一旦在外包装上发现阳性,就会将这些货品实行暂时的封存和无害化处理,没有发现阳性的,才会进入国内市场。况且,新冠病毒并不是因为吃冷冻生鲜感染的。姚文清介绍,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辽宁相关部门对于海关口岸等的装卸工人以及水产市场的经营人员、加工人员都定期做核酸检测,确保这些人都是健康上岗。同时,要求他们平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室内作业场所保持通风,作业人员保持安全距离(一米以上)。疾控专家支招:购买食用冷链食品,这样更安全到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食品,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可要求查看已消毒证明。
选购冷冻冰鲜食品时应正确佩戴口罩,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及包装表面,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来挑选。
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酒精棉球、棉片,用于购物后手部和物体(手机、钱包等)表面消毒,或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洗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可用浸泡搓洗方式。
切割生鲜食材时,建议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尽量避免大力劈、剁等切割方式,以防喷溅,如有必要可佩戴护目镜及防水围裙。
接触了生鲜食材,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
处理完毕后,要使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洗手至少20秒,最好能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洗手后才能接触直接入口食物和直接入口食物用的容器和刀具、砧板等,避免交叉污染。
厨房要保持通风,建议对厨房的台面和其他物体表面经常清洁并擦拭消毒;餐炊具要经常高温消毒处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煮沸消毒。
要做到生熟分开,处理冷冻冰鲜食品所用的容器、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与处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烹调食用冷冻冰鲜食品时应烧熟煮透,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15分钟。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食品。
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经冰箱冷藏后的剩余食物,要彻底加热后才可食用。
生、熟食物分层、分隔存放。
建议尽量去除食材原外包装,按需要将食物分割成小块、单独包裹放入冰箱,防止原外包装污染冰箱。原外包装放入垃圾袋后扎紧,安全丢弃。
对于不能去除的原外包装,建议用84消毒剂与水1:99稀释后或乙醇含量为70%-80%酒精,擦拭物体表面2遍,84消毒液作用15分钟,酒精作用5分钟以上。使用酒精时注意安全。
研究证实新冠病毒在-20℃的条件下仍可存活,建议每周对冰箱进行一次清理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