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码走天下”的时候,无锡火车站已经为老年人等开通了无健康码的通道,有的医院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所以,是不能,还是不为,本身就是个问题
文 | 记者 周东旭
智能化社会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部分老人置于尴尬的境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意在解决当前老人群体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痛点和难点。如今,日常生活以及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越来越依赖于智能手段,不过,仍有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没有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对于这部分人的关切,近年来却始终缺失,以至于疫情期间的健康码查询等,让不少老人“寸步难行”。
上述文件明确提出“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无疑可以缓解当前老年人遇到的“数字困局”。不过,更应该反思的是,为何老年人会陷入“数字困局”,上级文件可以一时缓解,要彻底解决老年人的痛点,恐怕还需彻底清理背后的土壤。
近日有两个被广泛关注的案例。11月20日,湖北一位90多岁的老人虽然行动不便,为激活社保卡,不得不让家人抬到农业银行某支行完成视频认证。还有一位老人,独自冒大雨去交医保,却被柜台工作人员回复“不收现金”,要么自己手机支付,要么联系家人帮忙在线支付。上述事例一经曝光,就遭到强烈批评。事后,涉事单位道歉弥补,回应称暴露“服务宣传不到位、服务意识不浓的问题”。这只是服务宣传和服务意识问题吗?乍看上去是因为智能化手段应用带来的困境,但这也仅仅是表象。背后的症结实则是为了自身便利的“一刀切”,无论是公共服务单位还是商业机构,可能出于各种利益考量,有五花八门的所谓“创新”,唯独缺少了服务对象这一视角。尤其是承担公共职能的机构,缺少了向下的维度,又何谈服务。
……
全文共1348字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或阅读原文免费阅读福利来了,点击《圆通举报“内鬼”租借员工账号 40万条用户信息已泄露》关注财新网服务号就可限时阅读全文
还有更多惊喜等你
阅享生活,品味精品,欢迎订阅财新通,第一时间掌握独家重磅报道
点击下图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