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一个覆盖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和经济产出的全球最大自贸区诞生了。在当前疫情肆虐、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特殊时局下,协定的签署犹如一股暖风,吹开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一道曙光。同时,也让近段时间国际舆论场上针对中国的三大谣言谬论不攻自破。
谬论一:中国将走向以内循环为主的封闭道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将启之际,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些境外媒体和智库,或出于误解,或刻意为之,将其解读为中国将回归闭关锁国的老路。不管中方如何耐心细致地解释,他们依然自顾自地描述着中国日益走向封闭的未来。
11月4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再次清晰回应“中国是走向封闭,还是更加开放”的外界疑问。而中国携手亚太15国共同签署RCEP,既是对习近平主席重要论述的忠实践行和最佳注解,也是向世界发出澄清谬论的“公开信”。
谬论二:中国也会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在其任内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此后3年间,美国对华极尽打压之能事,特别是今年以来,美方借新冠疫情、网络安全等话题,在国际上煽风点火,威逼利诱其盟国紧跟美国政策,力图构建一个反华排华的小圈子。对此,有西方媒体、学者评论认为,中国也将拉拢自己的“盟国”,构建类似的“排他阵营”,世界将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阵营和以中国为首的另一个阵营。这种说法带着浓重的冷战思维,试图让当年的美苏对抗“借尸还魂”,全然不顾世界已不再是当年的世界,中国也并非彼时的苏联。
中华文化历来讲求“和而不同”。习近平主席也一直以“和”文化的“和合”价值观,倡导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此外,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因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早已在中国深入人心。拉山头,组联盟,排除特定国家,既不符合中华文化价值观,也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利益。
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们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不会谋求“脱钩”或是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RCEP落笔生根,其中既包括了东盟国家,也包括了日韩澳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盟国。某些人臆想的小圈子没有出现,反倒是“开放”“共赢”的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给求和平、谋发展的世界各国人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谬论三:因南海问题,中国与区域各国关系不睦。在近来个别西方国家攻击抹黑中国的行动中,南海一直是个重要抓手。他们鼓吹、散布“中国将南海军事化”“南海是中国的海上帝国”“中国侵害相关国家海权,导致多国与中国关系紧张”等言论。事实上,自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之后,中国正同东盟国家一道,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向着达成一致的目标不断努力。地区局势总体平稳,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持续向好。反倒是美国等国,眼见南海风平浪静,本着“没麻烦也要找麻烦”的原则,不断派出军舰,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耀武扬威,寻机滋事。
RCEP签署后,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部长阿兹明·阿里激动地表示,“10+5”各国经过8年饱含鲜血、汗水和眼泪的谈判,终于等来了签署协议的一刻。他的话让中国与东盟不睦的谣言显得无比讽刺可笑。
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围绕共同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创新增长、坚持互联互通、坚持合作共赢”的四点倡议,并表示“中国愿同亚太各方一道,共创共享亚太和平繁荣美好未来,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RCEP的签署,正是各国向着这一宏伟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还表示,中方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TP)。
行胜于言。中方张开双臂,拥护自由贸易的开放姿态,恰是对各种污名构陷的最好回应,也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澎湃动力。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特朗普说将离开白宫
香港第四波疫情来袭!新增病例多与一个群体有关
拒收现金?央行:将严肃惩治
本期编辑:陈冰然
本期校对: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