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华尔街压根就不认张大奕等网红价值,如涵被严重低估以期回A上市,还是本就是一出高位募资、套现,低位回收筹码的资本收割游戏,如涵需要给出答案。
来源丨AI蓝媒汇作者丨魏晓一年前的4月3日,纳斯达克。网红主播张大奕在上市敲钟现场,没忘了开启直播,品宣自家企业的股票:ruhn(如涵控股股份代码)。彼时满屏的ruhn弹幕飘过,直播间高达30多万的热度,还被推上了热搜,是如此的狂欢盛宴。但一年后的现在,如涵这个所谓的“网红带货第一股”,在纳斯达克的上市之旅或将戛然而止。11月25日晚,如涵控股宣布已收到三位创始人冯敏、孙雷和沈超于2020年11月25日发出的不具约束力的初步建议书,提议将公司私有化。消息一出,很快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虽说近两年受资本环境变化影响,不少中概股公司都展开了私有化动作,但如涵此次私有化,一来,上市时间极短,仅一年半。二来,私有化价格相对偏低。根据公告,如涵收到的私有化建议书价格为每股0.68美元(转换成ADS,为 3.4美元),相较当天交易日的股价仅溢价10%。对比过往中概股私有化,畅游溢价57%,搜狗溢价56.5%等,如涵三位创始人给出的仅溢价12%的收购方案,显得缺乏足够诚意。更关键的是,如涵在纳斯达克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出投资者的“血泪史”。假如你是张大奕的粉丝,在张大奕敲钟直播当天,以发行价12.5美元(ADS)买入“ruhn”股票,那么恭喜你,将获得以下成就:首日破发37.2%、永无解套时刻,以及放到现在净收益为负70%还多。即便如涵三位创始人以溢价10%的3.4美元/ADS最终完成私有化,相较发行价,也缩水了73%。是华尔街压根就不认张大奕等网红价值,如涵被严重低估以期回A上市,还是本就是一出高位募资、套现,低位回收筹码的资本收割游戏,如涵需要给出答案。一个直观现象是,不同于其他中概股在收到私有化要约后的对应的交易日多为收涨,如涵则是重挫6.17%,并且更有意思的是,上一个交易日倒是暴涨了16.23%,目前市值仅为2.4亿美元。去张大奕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起如涵私有化的三位创始人分别是冯敏、孙雷和沈超,张大奕不在此列。一方面,这与张大奕并非如涵管理层有关。公开资料显示,张大奕现为如涵控股联合创始人、CMO,虽然持股不少,但其个人不在如涵控股的董事会名单中。根据如涵控股财报显示,截至今年8月14日,冯敏在如涵控股的持股比例为25.3%,孙雷持股12.6%,沈超持股5.5%,淘宝持股7.4%,张大奕持股13%。另据最新公告,冯敏、孙雷、沈超,即此次发起私有化建议的三位创始人实际拥有公司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约42.7%及总投票权的87.8%。若私有化方案通过,按照张大奕持股13%的来算的话,相当于冯敏、孙雷、沈超组成的买方集团,需要付给张大奕3600万美元。另一方面,如涵或正在去张大奕化。一个背景是,赴美上市一路走来,如涵一直因依赖头部网红尤其是张大奕,广受市场争议。根据如涵控股招股说明书上显示,截至2018年底,如涵控股共有113个签约网红。但仅张大奕一人,便贡献了半数营收。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前三季度,如涵的GMV中,分别有49.6%, 51.0%和44.9%,由张大奕贡献。在收入上,这个比例为50.8%,52.4%和53.5%。过高依赖张大奕,自然在成长性以及确定性上存在很多风险,这也是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地方所在。如涵在2021财年第一季度,即今年Q2,计提了某项独家合作权的资产减值5320万元,这项损失源自“一位自2020年4月以来饱受负面报道之苦的头部KOL”。不用多说,指的就是张大奕卷入了某大型互联网公司高管的绯闻风波。另外张大奕本身的IP所能带来的商业溢价,也在缩水。如涵控股上市时,张大奕作为头号招牌,在国内称之为“网红带货第一人”,“直播2小时成交2000万,网店28分钟卖了1个亿,年收入过亿”成为她个人的对外标签。现在在看,“网红带货第一人”的头衔则落在了李佳琦、薇娅、辛巴等人身上,总之与张大奕无关。如涵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即今年Q3的业绩也提到了这一点,“自2020年4月以来遭受负面宣传的顶级KOL的名义在网上商店产生的产品销售大幅下降。”故事没跑通在上市时如涵给华尔街讲的故事是,网红孵化营销MCN,即负责包装和“批量生产”电商网红。但一个尴尬在于,这个故事直到现在,如涵也并未跑通。根据如涵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即今年Q3,截至9月,如涵签约的KOL数量从2019年9月30日的146个增加到2020年9月30日的180个。顶级KOL从5个增加为8个。从数目上看,如涵旗下网红是有了一定增长。但代价依然是,高额的孵化成本。在本季度,如涵营销费用为8230万元,同比增长10%,占整体营收比重的33%,去年同期则为28%。可见,如涵没有证明自己在孵化网红上拥有独特运作优势,这一方面依然是成本高企。另外,为了降低公司对头部网红的依赖,如涵将业务重心从自营模式不断向平台模式转变。所谓自营模式,就是帮达人开店,销售自主产品,而平台模式,就是让网红出去代言,拿广告服务费。Q3财报显示,如涵这一平台模式转型下,8位头部网红产生的服务收入只占总服务收入的3成左右,没有单一网红对总服务收入的贡献超过10%。同时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4%,达到1.193亿元人民币,占比也显著提升至48%。但问题在于,总收入却同比下降9%,为2.485亿元。显然,如涵这一模式转型,也没能整体推动公司高速增长。还有更关键一点,如涵仍未亏损泥潭。Q3财报显示,如涵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120万元。国内多认为,网红产业很光鲜,利润回报很高,不然李佳琦也无法在上海购置天价豪宅,罗永浩快速还债。但在华尔街看来,如涵的财报一点都不性感,即便再怎么鼓吹网红带货能力突出,网红电商就是不赚钱。一个事实是,就算如涵启动私有化,并根据市场消息不排除未来有考虑A股上市的打算,但该解决的问题,还是得解决。A股虽然追捧网红概念股,但需要明白的是,A股不是提款机。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或者把本文的网址复制分享其它好友。
本文网址:http://www.nulj.cn/k/190.html复制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感谢谢支持。微信打赏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