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900
阅读时间:6分钟
今年双十一大战,小钱电脑只要一开机,马上就会自动弹出两三条相关广告,烦死人了。
更鸡贼的是,双十一采用了预售模式,打工人一个个都成了尾款人。
我们可能忘了,当初选择网购的初衷,不过是为了省钱。
结果却一发不可收拾,在剁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除了贫穷,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剁手的脚步了。
现在,连贫穷也不是借口了,支付宝为了“关照”那些月光族,很应景地推出了花呗提额。
现金不够,花呗来凑。
中国14亿人口,居然有5亿都开通了花呗。
近40%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支付方式,比85前高出12个百分点。月入5000元的年轻人,似乎比那些月入2万的更敢花。
信用消费,正像流行病一样在年轻人中蔓延。
消费主义的胜利小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农民,他们一辈子信奉的观念就是勤劳致富,节俭发家。
去年母亲节,小钱给母亲买了一块200元的手表,她说我乱花钱,净买些“没用的”东西。
现在年轻人的身上,已经很难看到这种节俭了。他们正在抛弃传统的“储蓄消费”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信用消费”。
花呗、白条、信用卡已俨然成为标配,每个月工资还没焐热,就都用来还欠款了,接着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各种扎心的毒鸡汤更是随处可见:
你舍不得买那些昂贵、漂亮、有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要有爱好、要有自由、要去旅游看世界,放飞自我,勇敢追梦,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在花呗白条和千万商家的加持下,“买买买”似乎成了一条人生捷径。
让你用最快的速度,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过上不将就的人生。
花呗宣传广告
殊不知,这一切都只是商家设下的陷阱,目的只是让你不停买买买。
2014年,BBC推出了一部纪录片,揭露了“消费文化”背后的秘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们做出一项消费决定,是因为我们想要这样做,要么是为了需求,要么是为了发泄某些情绪,但归根结底,是一种主动行为。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所有这些无节制的消费背后,都是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商业操控。
就像《西部世界》里面的那些接待员,以为自己的行为都是主动的,殊不知一切早已写在代码里。
商家操控的套路很隐蔽,但是基本上离不开三个元素。
元素一:淘汰
我们买新东西,一般是因为旧东西坏了,或者是新东西更好。
东西坏了,自然就得买新的。这个很简单的道理,却被很多商家拿来利用,为此还专门提出了一个理念——计划报废。
打个比方,小钱买了一个手机,正常情况下用四年没任何问题,但是商家使用差一点的材料,故意让电池只有第一年寿命稳定,第二年掉电就很快,这时,我自然会认为手机不行了,需要换新的。
苹果就一直在玩这种花招。
另一种情况是,手机并没坏,但商家推出了一款功能更强大,外形更酷炫的机型,拼命打广告,让你觉得这货时尚时尚最时尚,手里的老款简直土掉渣了,买新款是对的。
元素二:恐惧
恐惧是一种杀伤力非常强大的情绪,我们都害怕死亡,害怕生病,害怕变老……
害怕死亡,就有了主打安全的汽车;害怕生病,就有了各种保健品;害怕变老,就有了各种化妆品……
有多少恐惧,就会有多少相应的产品。这些产品都声称能解决你的恐惧,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基于多花点钱买平安的心理,往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买了。
元素三:冲动
都知道冲动是魔鬼,但能抑制住冲动的人,少之又少。
这正是商家最喜欢的,有冲动,就有消费,还是原本不存在的增量消费,哪怕你买的都是一堆用不上的废品,钱还是花出去了。
TFBOY火了,马上就会有各种同款的衣服、鞋子、手表。《小猪佩奇》火了,马上会有各种抱枕、贴纸、玩具出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小猪佩奇周边
这些东西都在给你传递一个信息,要什么就应该马上买,买买买不是罪。你信了,就上当了。
没存款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小钱曾经听过一句印象深刻的话:
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负债。
有调查显示,我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仅有44%有考虑养老问题,在为养老做储蓄,而剩下的56%没有为养老做准备。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似乎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今朝有酒今朝醉
茜茜是小钱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毕业五六年了,在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设计,一个月工资加上奖金什么的2万出头。
对一般人来说,这个工资很高了,但是她却从来存不下钱。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茜茜说出了原因:
“说实话,我的工资也不低,但是钱好像就是不够用”。
每个月房租四千五,化妆品得花掉三四千,随便买件衣服一两千,偶尔和同时出去聚个餐小几百就出去了,工资常常撑不到月底就没了。
要是放以前,钱没了也就没了,但是现在,花呗、白条、信用卡,借钱实在是太方便了,动动手指就能借到钱,好像全世界都想要借钱给你,顺便再分个期,压力瞬间就缓解了。
“现在买东西,我都不是看手里有多少钱,而是看能借到多少钱”。
用不是自己的钱买东西,那感觉太爽了。
借钱就像吸毒一样,会上瘾,月入两万,花起钱来,却感觉自己像个年薪百万的富人。
以前都是用现金,手里有多少钱清清楚楚,钱包瘪了就会想,没钱了,得省着点花。
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线支付,很多以前免费的东西,也开始收费了,一首歌2元,一个月优酷会员15元,一个美颜滤镜5元,这些都是小钱,没意识地就花出去了,积累起来也不少。
像衣服、鞋子、手机这些价格稍高的东西,虽然价格比较高,但是扫下脸就行,一点消费痛感都没有,好像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花了多少钱,手里还剩多少钱,心里越来越没数,索性就不管了。
消费时越是自由自在,放飞自我,越是穷;越是穷,就越需要努力工作来赚钱。
收入匹配不上消费欲望,结果只会是不断扩大的负债,和走不完的还贷路。
没事还是多存点钱吧《奇葩大会》第二季中,曾请来2011届快乐女声全国总冠军段林希,分享她一夜成名后的经历。
段林希回忆说,夺得2011年快女总冠军后,她也曾风光无限。她从来没想过赚钱能这么容易,被唱片公司包装,很多商演可以接,单场收入一度高达六位数。
一时间,她觉得赚钱太容易,也迷失了自我。在成名的那段日子里,每天想花钱就花钱,把钱都花在酒吧、KTV、胡吃海喝、交所谓圈子里的朋友身上,根本没想过记录下自己的收支。
然而,好景不长。
2013年,段林希热度下降,工作量开始减少,收入也跟着减少,然而大手大脚的习惯却一时半会改不掉,看到银行余额逐渐见底,她才开始焦虑起来。
但娱乐至死的时代,长江后浪推前浪,大众总是健忘的,他们不会因为你穷,就同情你,重新捧你。
因为没有工作,她无力承担起母亲的医疗费用,不得不靠做微商、开出租车来维持生计。
对于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段林希总结道:有条件的话,年轻人一定要控制消费,多存点钱。
台湾首富王永庆说过:你赚的钱并不是你的钱,能存下的钱才是你的钱。
真正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并不只是流水一样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积在蓄水池里的存款。
没钱的时候,你连选择权都没有。
哪怕知道纯玩团比购物团好,你也只能选择购物团,因为便宜几百块。
知道自己讨厌目前的工作,一见领导就来气,也不敢轻易离职,因为还有一堆账单等着还。
没钱的时候,你也没有抗风险能力,遭遇一点变故,都会手足无措。
父母病了,只能厚着脸皮,到处借钱,不但可能错过救治最佳时机,实在借不到钱,甚至没法接受正规治疗。
经济学上面有一个概念叫“机会成本” ,就是你做一个选择,所放弃的利益。
比如你要买一个5000元的包,机会成本可能是一个用来提升自己的进修课程,一次泰国旅游的机会,或者是未来给你母亲治病的机会。
记住:你花的越多,未来拥有的选择就越少。
你以为的自由,会让你变得更不自由。
所以,平时请多存点钱,它不只是一串数字,还代表着你保留了选择的权利。
相关文章
这些冤枉钱,千万别再花了!
靠“兼职”,他们月入过万
工作5年,如何攒到100万?
力哥说理财
微信:lglicai
简单 好玩 有干货的
理财万宝全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个“一键三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