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属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作者用意在于普及一种研究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学术进路。希望读者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本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现时代的伦理,作出更为深入的思考。
如果马基雅维利活到2020年,也许他会为马保国老师的言辞和行动而感到困惑。从字面意思看,马保国老师的名字非常符合马基雅维利的情志。因为马基雅维利曾经说,他关心祖国更甚于灵魂得救,如果要给自己起个中文名字的话,也许马基雅维利会成为马老师的重名者。但是,如果他如同研究切萨雷·博尔贾那样研究马老师的生平,我们可以预测,他十有八九不会觉得马老师是他的同路人。
马老师在中文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名言,叫做“年轻人不讲武德”。我们就从这句格言入手来研究马老师与马基雅维利的关系。
首先,来看“年轻人”三个字。众所周知,马基雅维利追求“新的方式与制度”,是个爱年轻人甚于爱老年人的思想家。“年轻人”三字与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关联,集中见于《君主论》第二十五章:
“命运之神(fortuna)是一个女子,你想要压倒她,就必须打她,冲击她。人们可以看到,它宁愿让那样行动的人们去征服她,胜过那些冷冰冰地进行工作的人们。因此,正如女子一样,命运常常是年轻人的朋友,因为他们在小心谨慎方面比较差,但是比较凶猛,而且能够更加大胆地制服她。”
标题:The Virtue as Domitor Fortunae
作者:Marcantonio Raimondi (1480-1534)
马基雅维利在这里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偏爱。热爱灵魂诸善(goods of the soul)的古典与基督教思想家们,通常更钟爱老年人而非年轻人,认为老年人才代表着人的自然潜能(potential)更大程度得到实现的状态。老年人经过历练,对于外物诸善(external goods),如财富、权力和名誉,往往看得比较淡,而将精力集中到追求灵魂德性的提升上。他们克服了身体的情欲,通常更加节制,更为明智,其勇敢,也因为其智慧的引导,而更加沉稳而少鲁莽。他们在追求财富、权力和名誉的时候,不再具有年轻时候的速度和力度,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追求的对象已经看淡了。但在马基雅维利这里,这就成了一种根本的缺陷。
原因在于,那个与年轻人共舞的机运女神(fortuna),本身就是一个分配外物诸善的神祇。机运女神是非常随机地分配外物诸神,让一些人无缘无故走运,让一些人无缘无故倒霉,让一些帝国兴起,让另外一些帝国衰落。古人感叹,兴衰皆无定数,因此许多人认为,把时间浪费在研究高度不确定的机运上,不啻为一种浪费,不如好好花时间修炼内功,因为灵魂的善,是谁也剥夺不了的,而凭借灵魂的善,人们可以不断接近幸福(happiness, Eudaimonia)。
罗马女神 Fortuna
基督教的思想家们在天启神学的框架内,继承并转化了古典思想对于灵魂诸善的关注,将之转向对死后拯救的关注,贬低现世荣耀的价值。而这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恰恰导致了世界的软弱化。面对现实世界的罪恶,人们经常逆来顺受,不敢拍案而起,作针锋相对的斗争。马基雅维利“矫枉过正”,将对灵魂的关注,转向对于在“外物诸善”领域建功立业的关注,以克服软弱,重振武德。于是机运女神,成为马基雅维利笔下最经常出现的神祇,人们通过自己的德能(Virtù)与之搏斗,从而获得“外物诸善”领域的成功。
为何在与机运女神(fortuna)搏斗时,年轻人更占优势呢?因为机运女神的行动瞬息万变,而年轻人具有速度和力度,更少成见和固定的习惯,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用马基雅维利自己的话说,改变自己的“自然”(natura)。年轻人求胜心强,所以在竞技的时候会抓住机会,给予对方致命一击,而不会接受什么“点到为止”。“点到为止”在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中是荒谬的,因为这意味着放弃对机运女神(fortuna)的征服,给她留出反扑的机会。在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意大利,雇佣军相互打仗“点到为止”,恰恰导致意大利的冲突连绵不绝,没有歼灭性的战争,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而要克服这种病态的局面,恰恰需要克服“点到为止”,用强大的武力收拾各地的武装小头目,打造一个真正和平的秩序。切萨雷·博尔贾在罗马涅(Romagna)的经略,正是克服了“点到为止”,表现出坚决、果断、冷酷与力量的结合,从而成为马基雅维利笔下的德能(Virtù)卓越的当代典范之一。
马保国老师在被击倒之后对自己哲学的阐述,充分证明他是古典和中世纪主流政治哲学家和基督教哲学家的朋友,而不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这样的近代政治哲学家的朋友。马老师阐述了一个三分法:(1)首先是口德,即“说人长不道人短,说别人的长处,不要说别人的短处。说别人的好处,不要说别人的坏话。”。(2)其次是手德,不要以强欺弱、以武欺人,你会了功夫,你去打那些不会功夫的,当然容易了;(3)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头德,指向一个人的思想和心灵,具体为爱党、爱国家、爱民族、爱家,“四爱非常重要”。虽然马老师用了“心灵”而非“灵魂”,但是,他的三分法仍然隐含了一个重大立场:他将“灵魂诸善”放在首位,而将“外物诸善”领域的成功或者失败,置于不重要的地位。民间比武的意义不在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分出胜负,高手相互握个手,哈哈一笑,就知道了胜负,不需要由此获得的外在的荣耀,失败者更不应该受到羞辱。在这里,公民之间的友爱,是第一位的。
但是,当形势需要马老师用自己的武功来保家卫国的时候,我们相信他会果断地出手打击敌人的。因为这不再仅仅关于“外物诸善”领域的虚名,而是关乎到灵魂的正义秩序。在这一点上,马基雅维利在行动上和马老师会是高度一致的,但他诉诸的不是灵魂的正义秩序或上帝的拯救,保家卫国本身就可以构成一个充分理由。但是,马老师也许有理由怀疑,这样一种“充分理由”缺乏更为坚实的基础,无法保证真正的忠诚。马基雅维利的“德能”(Virtù)是不稳定的,它可以被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能被用于不正义的事业,只是马基雅维利会通过狐狸式的伪装,尽可能避免一个“不正义”的名声,这种“伪装”的能力是“德能”(Virtù)的构成部分。一种已经被“手段化”的德能(Virtù),包含着内在的危险性。当马老师站在古典的自然秩序的立场上看马基雅维利的时候,得出“年轻人不讲武德”的结论,是非常正当的。
在“外物诸善”(external goods)的领域,马老师成为赛场上被K.O.的失败者。然而,他反而利用自己的失败,给公众上了一课,教育大家将灵魂的目光,从“外物诸善”的领域转向“灵魂诸善”,并留下“年轻人不讲武德”这句铿锵有力的格言,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盛行的马基雅维利式道德脆弱的基础。
他不应该获得嘲讽,而应该被承认为公众的教师,得到应有的荣耀。
编辑:郭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