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A股的中药企业。
作者:木木
编辑:夏雨荷
来源:健识局
一直关注肛肠领域的马应龙(600993.SH),准备开始做食品了。
天眼查数据显示,马应龙近期增加了多个商标信息,包括楚来康、马小护、马小康等。涉及食品、日化、医疗、园艺等多个领域。这也是继2019年推出马应龙八宝眼霜、口红之后,在非中药领域的再次延伸。
就问你敢不敢吃马应龙牌的方便面?吃了拉肚子时不会感觉菊花疼的那种。
医保对“钱袋子”的掌控力越来越强,临床价值成为药品进医保、基药、甚至进院的最重要的指标,中成药的日子已经越来越难。
2020年各家三季度报显示,今年1-9月,中药企业未能挽回颓势。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至少21家中药企业营收、利润率同比下滑。如康美药业(600518.SH)、东阿阿胶(000423.SZ)、通化金马(000766.SZ)、天目药业(600671.SH)已经出现大规模亏损,且利润降幅超过100%。
中成药产品缺乏现代医学循证医学证据,各种不良反应和禁忌都不明确,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都成为中药的弊病。
一些知名企业因为片面追求销售额,屡屡卷入“行贿门”事件,经常挑动公众敏感神经。面对可以预见的中药带量采购,行业固有的生态不可能维持,中药企业不得寻求新的出路。
然而中药企业的转型,却让人越来越摸不着头脑。
有一大批中药企业正在朝着生物药的方向一去不回头。PD-1、CAR-T……只要是近年来热门的生物药,就逃不开中药企业的目光。步长、天士力、誉衡等是代表。
以大健康之名,做化妆品、护肤品、保健品、普通食品、饮料的则更加常见。就在前不久,三百年老字号同仁堂(600085.SH)还在北京东三环开起了“咖啡馆”,售卖中药咖啡,如:枸杞拿铁、山楂陈皮美式;东阿阿胶也联合太平洋咖啡推出了阿胶拿铁。
中药企业正在朝着奇怪的两极冒进:一方面扎进全球最前沿的医药科技,另一方面则游向网红消费品的竞争红海。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传统中药已经走下神坛。当下医药监管日益趋严,常年“重营销、轻研发”的中药企业,如果不想做出改变,只靠刷上大健康或者高科技的“保护色”,要想成功突围、重复神话,恐怕不那么容易。
01 根本未变,PD-1也难救命
前几年做日化热门时,一批中药企业蜂拥而上,牙膏、洗发水、护肤霜、卫生巾……如今,热门的生物药成为中药企业布局较多的赛道。
布局较早的天士力(600535.SH),从2000年就已经行动了。抗体药物、重组蛋白、治疗性疫苗等多个细分领域都有所涉足。有独家品种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获批,另有75款在研管线。到今年年初,天士力已经在推动其生物板块拆分上市。
步长制药(603858.SH)2015年建立北京步长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正式杀入生物制药领域。2018年步长制药全资子公司山东丹红制药还曾与美国瑞美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转让合同,将其在研PD-1项目收入囊中。这一收购的总金额达到1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在1亿元以上。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属于免疫抑制剂,其理论研究者还曾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境内获批的PD-1/PD-L1产品就有8款,巅峰时期,在研项目甚至多达80多个。
步长制药并不是孤例,以双黄连口服液为主打产品的众生药业(002317.SZ)、誉衡药业(002437.SZ)等都有此类产品在研。2018年,贵州百灵(002424.SZ)还出资9000万元,与凯因医药签订技术开发合作协议,研发全球最前沿的基因细胞疗法CAR-T技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尽管摊子铺的很大,但是,收入却并不理想。
以天士力为例,2019年公司生物药营业收入2.17亿元,不到中药收入的5%,还呈现出下降趋势。步长制药的主导产品还是被多个省市纳入“用药重点监控目录”的丹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以及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等。
生物制药的前景毋庸置疑。行业预期,到2020年末,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美元。在中国,这一市场规模也将达到85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8%。
但开发生物药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积淀,同时,此类产品的研发费用也十分巨大。以百济神州(BGNE.US,06160.HK)为例,其2019年研发投入达到了9.2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36%;“研发一哥”恒瑞的38.96亿元,其PD-1卡瑞利珠单抗累计已经消耗了8.8658亿元。
反观中药企业,其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研发投入少得可怜,一直是屡遭诟病的症结。大部分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常年不足1%。即便是在行业普遍越来越重视研发的今天,情况似乎也没有太大改变。
以贵州百灵为例,该公司确立了以中药为主体,化学药和生物药为两翼的发展战略,而根据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其1-9月的研发费用不增反降了36%,占总营收的1.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今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反而同比还增加了22.5%。
有200多个产品在研的步长制药研发投入确实在逐年增加。2020年前三季度其开发支出8.5亿元,虽然同比增加了33%,也只占到了总营收的7.6%。而其销售费用仅第三季度的就高达22.75亿元。与之类似,天士力集团同期研发投入3.59亿元,销售费用15.60亿元。
另据天士力2019年年报中提供的一份同行业可比企业数据。云南白药、同仁堂、以岭药业、白云山等知名药企,对研发的投入也都不高。特别是云南白药,只拿出了总营收的0.41%用于研发。远不及销售投入。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中药企业不能真正将注意力转向到产品安全有效性上来,就算PD-1也是救不了命的。
02 看起来很美,化妆品、咖啡难以扭转颓势
中药取法天然,朝着更贴近消费者的日化、大健康领域发展,中药企业似乎能够自带专业“光环”。
近年来,大批中药企业向消费品端的开发脑洞越来越大。马应龙出了眼霜、口红;云南白药出了牙膏、面膜、卫生巾;华润三九出了的“鹤顶红”、“夕阳红”口红;九芝堂从“六味地黄丸”汲取灵感的潮牌服饰……
隔行如隔山。从结果看,这些方案真正能对业绩产生影响的少之又少,只能成为无力的挣扎。
广受诟病的东阿阿胶从2019年开始寻求突破,开始布局年轻女性消费市场,推出“CHINELLE真颜”等40余种产品,还邀请了偶像男团成员黄明昊为代言。同时,又联合太平洋咖啡推出了阿胶拿铁系列咖啡产品。
这些产品确实在今年双11期间赚了上亿元,也许可以弥补三季度2000多万元的亏损,想要重塑辉煌可就难了。
其他企业情况也不见得更好。从2019年年报看,片仔癀的营收构成中,医药商业、医药工业仍然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日化和食品的占比不足12%。马应龙纳入上市公司体系的化妆品收入就更少了,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只有3.18%。
华润三九(000999.SZ)2019年推出的“999三口组——鹤顶红、夕阳红、够坦橙”国潮系列口红,虽然在跨界营销中曝光量超过了10亿次,从央视、人民网到各圈层大V都参与转发,却并没有带来可观的收入。
从华润三九2019年年报看,该公司医药收入占到95%以上份额,其他业务收入只有0.15%,与2018年比还有所下降,总额不到2200万元。
三九这样的多元化探索,难以弥补因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产品受政策限制的销量下滑,更别说对冲化药产品纳入带量采购而造成的影响了。
更加致命的是,中药企业以大健康之名杀入日化、食品行业,往往倾向打着健康的旗号营销,这也加大了其陷入舆论质疑,以及夸大、虚假宣传危机的风险。
以云南白药牙膏为例。2018年,一位三甲医院医生发微博质疑,称其止血功效可能是因为有西药成分(氨甲环酸,一种凝血酸),引发了各界的广泛讨论。很多人戏称云南白药牙膏是“中药营销,西药止血"。
此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还受理了一起相关民事诉讼下,起诉者索赔3.15元,要求云南白药立即停止关于其牙膏中“云南白药活性成分帮助减轻牙龈出血等”的“虚假宣传”,并在全国性媒体上公开澄清事实,向全国消费者致歉。
江中猴菇饼干也曾因为宣传“养胃”而受到各界质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直指,胃病是病,需要治疗,猴菇饼干具有养胃功效的说法不成立。此后,这款饼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据媒体调查,北京很多超市已经停售。
尽管上述事件并未立即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影响,但是结合国家层面对OTC、保健食品等产品的广告营销监管力度的加强,再想靠打擦边球,虚假、夸大宣传来赢得市场,已经行不通了。
中药行业谈转型已经谈了十几年,也尝试了很多方向,但收效都不明显。如今,医保支付的板子明确要打上来了,中药企业如果还是不能做到“守正创新”,想继续沿用过去的套路,监管层和市场恐怕都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