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 有书黄公子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之后,封赏群臣,不顾众人反对,将从未上过战场的萧何,功劳定为第一。
周恩来总理这样评价萧何:
“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代名相萧何的传奇经历。
独具慧眼,果断出手
秦朝末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这一天,沛县泗水亭长刘邦,奉命将要押送一批囚犯前往骊山服役。
临别时,官员们都奉送他三百钱,唯独一位颇有才干的官吏萧何,送了刘邦五百钱。
比起沛县其他好友,如屠夫樊哙、狱掾曹参等人,萧何对刘邦总是格外亲厚。
不久后,刘邦因放走服役的囚犯,被迫逃亡到芒砀山,萧何不仅为他救出下狱的妻子,还在沛县周旋,为刘邦占领沛县打下基础。
那时的萧何其实有更好的选择,他在官吏考核中取得第一,秦朝御史已经打算入朝进言,征调萧何,而他却一再辞谢,坚决留在沛县。
加官进爵没能让萧何动心,因为他对天下大势有自己清醒的判断。
萧何早已看出秦朝衰落,也一早认准刘邦器宇轩昂、绝非池中之物。
他在耐心等待一个历史性的大机遇,并因此坚定地站在一无所有的刘邦身后。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时不仅需要判断局势的智慧,更需要自信和勇气坚持自己正确的判断。
不久之后,天下果然大乱,陈胜吴广起义,群雄揭竿而起。
楚怀王熊心与刘邦、项羽相约,谁先入关中,谁为关中王。
刘邦在谋士张良、萧何的辅佐下,迅速西进灭秦,率先进入关中。
面对关中所藏战国七雄之珍宝美女、奢华宫室,当刘邦眼花缭乱、沉迷其中之时(后来经樊哙、张良劝阻,刘邦才醒悟),萧何却独自急如星火赶往丞相府。
萧何搜出国家户籍、地形、律令等图书,分门别类,连夜整理收藏。
美女与财宝在他心中,远不如这份信息资源重要。
《汉书》中说,刘邦能够知道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完全有赖于萧何得到秦朝的图书。
未来楚汉争霸的胜局和西汉政权的建立稳固,也有这些图书的重大功劳。
萧何能以一双慧眼辨明轻重缓急,得益于他总是从全局大业出发深入谋划。
眼光长远,才更能做好眼前。
萧何
发挥所长,建功立业
没过多久,项羽率军入关,自封西楚霸王。
刘邦被封汉王,封地在偏远荒僻的巴蜀之地。
入蜀后,刘邦封萧何为丞相。
萧何继续以他独特的政治眼光,为刘邦挖掘重要的人才资源。
当时从楚营投诚到汉军中的韩信,被刘邦任用为管理粮草的小官。
身居丞相之位的萧何,没有因韩信毫不起眼的官职轻视他,当他发现韩信胆识过人,勇武善战,便多次向刘邦举荐,却没有得到刘邦重视。
几个月后,不少将士因思念家乡,不愿驻在蜀地而逃亡。
不受重视的韩信,也决定趁机离开。
萧何得知后,连忙放下公务,冒着自身被怀疑出逃的风险,星夜追赶韩信,劝服他回到汉军当中。
又使尽浑身解数,让刘邦以隆重的礼仪,在众目睽睽之下,为韩信举行拜将仪式。
这便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段流传千年的千里马与伯乐的经典故事。
后来的韩信,暗度陈仓、破魏平赵、收燕伐齐,更在垓下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全歼项羽军队,创下不败的战场神话。
这背后,岂非没有萧何举荐之功?
当刘邦、韩信在前线战场奋勇杀敌,萧何在后方安抚百姓,供给粮草,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汉二年,刘邦被困于彭城,于险境中带着仅剩的十几骑残兵败将逃回荥阳。
全靠萧何及时征兵增援刘邦,他才撑到与韩信会师,重振旗鼓。
其后好几次战役中,刘邦都曾弃军逃跑,每次都依赖萧何为他补充兵力与粮草,才能转危为安。
刘邦后来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是对萧何功绩中肯的评价。
刘邦
项羽被灭,天下平定,论功行赏之时,群臣争功一年有余,而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显赫。
有功臣不服地说:
“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自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建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
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参加战斗,封赏反倒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
刘邦回答说:
“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的是猎人。
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像猎狗。
至于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
萧何虽无战场功勋,而他在军事后勤与治国安邦上却做到了出类拔萃。
并非只有战场厮杀被人铭记,稳固大后方建下的赫赫功劳,同样能让刘邦力排众议,定下功居第一。
尽管处在并不夺目的位置,只要能竭尽所能发挥所长,一样能散发耀眼光芒。
力求自保,如履薄冰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在天下初定时,往往面临着极为危险的处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政绩斐然的萧何,也多次面临刘邦的猜忌。
当年楚汉相争时,萧何镇守关中,刘邦就常常派人从前线到后方,专程“慰劳”丞相。
萧何捕捉到刘邦疑心后,狠心派遣族中十多位子孙兄弟上前线效力,一方面有作为人质的意思,一方面表明忠心,这才打消刘邦顾虑。
后来天下平定,萧何的政治功绩更加卓越,名声也更加显赫。
当陈豨谋反,刘邦亲征之时,传言韩信有谋反之事。
为了撇清自身嫌疑,萧何不得不违背本心,帮助吕后设计捕杀韩信,这便是后世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在外听说韩信被杀,派遣使者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又赐给他五百士卒卫队。
萧何不敢接受封赏,并且将全部家资尽数拿出,捐给军队,以此取悦刘邦。
后来黥布反叛,刘邦再次亲征,同时不断派人回都城询问萧何在做什么。
萧何像之前一样,拿出全部家产资助军队,他的门人却说这样做已经不足够。
还需要自污名声,强制以低价、赊借等手段从百姓手中购买田地,只有民怨载道,萧何才足够安全。
刘邦出征回来遇到百姓上书,告发相国强买百姓田地房屋,他内心是高兴的。
但即便萧何已经如此谨小慎微,刘邦还是在萧何提出将废弃不用的皇家园林分给百姓耕种时,故意污蔑萧何是收受贿赂图谋皇家园林,将萧何下狱,还给花甲之年的萧何上了刑。
萧何耀眼的政治才能曾经如刘邦的左膀右臂,而今天下已定,耀眼的光辉就变得有几分刺眼。
纵然萧何一次次退让,牺牲家族、违背道义、自堕名声,但在刘邦眼里,只要萧何身处高位,便总是一种威胁。
聪明如萧何,终究没能如同谋士张良,完全做到急流勇退。
张良从论功行赏时,就拒绝自挑封邑的殊荣,后来大事一定便鲜少活跃,一心修道。
有时候,握紧手,反而什么都没有,唯有放开手,才能更加自由。
▽
后来萧何虽被释放,却从此失去刘邦的心,无法过问政事。
直到刘邦过世后,在汉惠帝刘盈的重用下,年迈的萧何才重新为政。
他亲自制定汉朝律法九章,为汉初安定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的继任者曹参,一切公务遵循萧何旧章,一字不改,便令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这便是脍炙人口的“萧规曹随”,也足见萧何旷世的安邦之才。
司马迁评论萧何: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这位勤不告劳的一代贤相,一生功成名就,对刘姓江山俯仰无愧。
稍有遗憾的,便是他一生兢兢业业,晚年却过得战战兢兢。
有时候,当拥有与执着影响了生活,或许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得到多少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此生的体验与经历。
看淡得失,才会更加从容。
参考文献:
1.《史记·三十世家·萧相国世家》
2.《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3.《汉书·高帝纪》
4.《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5.《汉书·萧何曹参传》
6.《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有书君说
清晨读书成长,夜晚情感陪伴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有书视频号
立即观看有书君对你说的话
无论你在哪,有书陪你
记得双击点赞、留言
还有机会得实体书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