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位。“甜茶”提莫西·查拉梅。他刚出道时,并不是后来我们熟识的文艺小生印象。一开始的定位是美国“傻小子类”特型演员,有着主流青春轨迹,甚至阳光也幼稚的童真印记(可参考《回到未来》或《美国派》男主,类似)。但当他遇到导演卢卡·瓜达尼诺。傻少年,才化身心事满满的忧郁少年。让他提名奥斯卡男主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同样是(属于角色内心的)性隐秘,被外放成了性感。
再来一位。如果说清纯、端庄、美丽或阳光、爽朗、聪慧。这些主流审美标签,可能鲁妮·玛拉都有。按这些定义,她走美国甜心路线妥妥的。
但鲁妮也有一颗隐秘的心。别人看不出,眼尖的大导演却发现了。大卫·芬奇,他知道面前这个女生不简单,属于外表波澜不惊、内心戏狂多的那种。她可以为《龙纹身的女孩》那一颗冷酷叛逆的心,带上100种面具。奥斯卡提名女主,让我们记住了这种专属“问题少女”的性感。
以上三幕,在当年都属于“最新锐的高级性感”。有时来自演员本人,比如张国荣。有时是演员气质使然,比如甜茶。说到这可以说一句——其实顶流的专属性感标签,往往不是自带。往往也只有大师级导演才挖得出。金城武没遇到王家卫,就没有他后来火爆内地的文艺颓;同理,梁朝伟也不会拥有后来万千少女风靡的文艺电眼;张震、舒淇、周韵、汤唯,都被侯孝贤、李安、姜文等大导发掘出了隐秘的性感标签(要不他们可能只能成为那种,当年看着还行、过几年越看越俗的广告牌)。可为什么?为什么这些“隐秘的性感”可以不过期?从电影角度,Sir想说:时尚和性感貌似是外表属性。但本质上,真正的时尚和性感,往往都踩在了人类意识的前沿。它们才不仅仅是对保守外表的突破。所谓新锐,从来都是一针刺透皮表的,对“保守意识”的突破。《阿飞正传》的先锋性自不必说。在那个香港电影过火癫狂、人人赚快钱的时代,《阿飞正传》作为一部极度风格化的文艺片横空出世,折射出了当时香港人的焦虑无依。浪子旭仔,他一路找朋友,找情人,找妈妈……做了很多看似无谓的事。下面这段文字,现在看依然装B。但装B的背后,是一代青年在向时代提问:钱是一切?如果它是,为什么我感觉自己像一只无脚鸟,没有依托,没有根源。《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同志题材。但它却跨越了同志片的藩篱,甚至跨越性别,成功地向主流人群传递了真正动人的爱情。当男主人公的时尚被万人效仿追随,当他们复古的polo衫和男士短裤成为新锐潮流。背后,恰恰是意识对保守的成功突围。《龙纹身的女孩》更是。这是2011年的电影,在女性电影尚未爆发的当年,它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它当然是超前的。当传统审美下的甜心鲁妮·玛拉的形象被颠覆,还有什么被颠覆了?女性意识。她可以挺着瘦弱的身躯,向任何恶势力表示不服,对所有不公正的待遇竖中指,打扮出男人们“各种不喜欢的样子”。
这些“不喜欢”刺痛了某些主流,也刺痛了意识尚未觉醒的年轻观众。正是这刺痛,让她存在。说到这,绝不能回避一位导演,也是本文真正的干货——比起前面的王家卫或大卫·芬奇。这位,可以说改变了更多顶流。正因为他发掘各路隐秘的性感标签,顶流们才得以摇身一变,接到无数顶级作品(和顶级代言)。某种程度上,他还算王家卫的“师傅”。比如你看王家卫《春光乍泄》,再看下面一部。
△ 上图《春光乍泄》,下图桑特的《爱深沉,夜难吟》
同样的格子衬衫,同样的公路与美式汽车,同样无所事事的两位暧昧型男……请记住这个你可能陌生的名字——格斯·范·桑特。这张陌生而低调的脸,可能改变过你粉了多年的偶像——比如基努·里维斯。比如妮可·基德曼。比如马特·达蒙……还有传奇中的传奇,River。他是早逝的一代明星,一出道就有演技的小鲜肉……冒犯一点说,可以算90年代好莱坞颜值的天花板。而导演桑特。与上述偶像的某一面性感,全部正相关。先说基努·里维斯。主流印象,当然,是好莱坞动作男神。早期出道作品,警匪大片《生死时速》,圆寸头的肌肉型男。后来的科幻大作《黑客帝国》,他黑袍墨镜,依然是某种商务主流的帅气。但当导演桑特遇到基努。你可以说完蛋,也可以说新生。他让基努演男妓。而且,是男女通吃那种。去掉硬汉,去掉阳刚,甚至……去掉衣服。看不惯?Ok的,当时很多人也这么说。可,或许我们看不惯,是我们并未置身于角色的极端境地。简单说,我们不是“天涯沦落人”,我们没资格judge他们。穷人、边缘青年、同志、男妓……这部片当然不是表面肤浅的冒犯,它试图站在少数族群,去探讨他们缺失的“爱情、存在与死亡”。这部当年的话题大作,叫《我自己的爱达荷》。注意关键词,自己——它不想回避一个“少数派的自己”。它的某些故事细节,与莎翁名剧《亨利四世》互为映照,执拗地向观众发出一个古今同慨的隐秘之问:“当我的身份缺失了,那么我是谁?”在当年,它成功提名文艺气质浓厚的威尼斯电影节,有豆瓣网友调侃说:红了一个里维斯,死了一个菲尼克斯。菲尼克斯,就是前面Sir说到的超偶,River。这位美少年当年,差点也和甜茶一样,被主流商业套路所耽误。幸好遇到了桑特。桑特给21岁的他布置了比里维斯还多、还复杂的任务——边缘人、男妓、同志、嗜睡症……凭借复杂特殊的角色,River获威尼斯影帝,一战封神。从90年代至今,很多当年少女早已成阿姨,却仍念念不忘他的风采。
拍完此片两年后,River早逝。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桑特,River不会留下他最具影史烙印的作品,以及他隐秘的、性感的、新锐的存在方式。再看马特·达蒙。冷峻沉默的特工伯恩,一肚子坏水的青年雷普利,沉稳木讷的父亲或儿子……马特都演过,在最近几年没有桑特的日子里,他还去火星上种土豆(《火星救援》),依然呆萌。但在桑特镜头下,呆萌突然有了少见的脆弱感。你不会错过的豆瓣top250之一,《心灵捕手》。在片中,他居然是个敏锐的天才,又暴躁,又敏感。
另一部《盖瑞》,桑特又给了呆萌另一面——文艺丧。你见过卡西·阿弗莱克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那种无边绝望的丧?但你肯定想不到这样的“双丧”同框。还有女星——主流中的主流,影后妮可·基德曼。她运气很好,为她挖掘性感标签的导演不止桑特一个——库布里克、亚历杭德罗(《小岛惊魂》、《深海长眠》等),都是擅长打造强力人设的导演。而桑特,占了一个“早”字。1995年,当时妮可从澳大利亚到好莱坞闯荡还没几年,接演的基本是花瓶、白月光女神之类。桑特说……来,我给你演个坏女人。于是在犯罪喜剧《不惜一切》里,妮可不再出卖美色。美色,成了她的当家武器。这个充满突破的角色,让她拿到了人生第一个重磅奖项——金球奖。也似乎向大家昭示:大美女妮可·基德曼?我是。但我有不止一种存在方式。现在可以说说桑特的事了(毕竟前面答应了要给干货)。这位大导,可以说是影迷的万能谈资之一。不管时尚、电影、明星、性感……你往往都可以关联桑特,从他的敏锐,他始终保持的意识前沿,轻松揭开当下时尚和性感的秘密。他为什么这么潮?因为他的一生,始终活在叛逆与突破中。不断突破框框、突破概念、突破商业与影像的陈旧玩法……他出生的日子就很巧——美国五六十年代,正好赶上“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反叛文化的大潮。从小他便跟随父亲迁徙,生活一直在路上。可能正因此,漂泊和无依总是他影片的主题;迷茫的各路青年,总是他影片的主角;独立精神和反传统意识,更一直扎根于心。除了意识潮,手艺也潮。不管影像还是语言的各路艺术形式,他都会。他在设计学院学画画,同时热爱文学,写过一部小说《粉红》,还玩音乐,早在1997年就发行过两张独奏专辑,还组乐队……此外他还会摄影。早年的一本摄影集,一直是青年收藏家们抢来抢去的尖货。可是。和早年宁浩、彭浩翔一样,他也有过郁郁不得志的青年生涯。穷日子给了他特殊的艺术灵感,创作意识开始无限打开——他喜欢在街头巷尾,观察那些困窘潦倒的边缘人,什么摇滚烂仔、男性工作者、非法移民……这些人,最后都成了他电影的主人公。1985年,桑特拿着拍广告和MV赚的钱,独立制作第一部“非主流”电影。《爱深沉,夜难吟》。看片名你就知,又是一部爱欲纠缠的性感大作。而他的先锋意识也又一次踩在社会前沿——讲述墨西哥非法移民和酒吧打工者之间的爱情。这部片在当年大获成功,被《洛杉矶时报》授予“最佳独立实验大奖”。除了意识前沿,他的影像风格也充满“实验感”——黑白影像、反转胶片拍摄、纪录片风格……(很多年轻影迷也许不明白“实验”的意义。它有课本上专业的解释,而用人话说,实验就是探索,就像科学家必须探索宇宙才能创造新事物一样,具备探索精神的导演,通过实验才能将电影不断革新。如果没人拍实验作品……那完了,在主流商业市场我们会不断被套路,直到你厌倦电影。)之后也是。桑特很多作品,除了时尚上的潮,影像上的试验性。作品意识的前沿,总是与社会的新锐变革紧密相连。1989年的《迷幻牛郎》,讲述青少年吸毒犯罪问题。1997年的大制作《心灵捕手》,讲述天才的孤独与反向歧视。△ 此片获包括最佳影片和导演在内的八项奥斯卡提名他最彻底的“实验”作品,当属“死亡三部曲”。一个是前面说的《盖瑞》,另一个译名叫……《痞子逛沙漠》。全篇不超过50个镜头,还都是长镜,两个都叫“Gerry”的人,在沙漠上寻找着什么,光就是自然光,音乐就是一个和弦变来变去。
△ 这个镜头就一直跟拍俩人往前走……
你可能会看睡着。也可能会无比沉浸,感觉到青年时代某些莫名的迷茫与压抑。另一部,讲述传奇乐队涅槃的主唱科特·柯本(Sir大学时是他死忠粉,不插电吉他曲练了N首)的故事。《最后的日子》,再次入围戛纳。第三部最话题——2003年的《大象》。再次把校园犯罪问题摆上台面。它改编自真实校园枪击案,当年包揽了戛纳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大奖。通常,这类社会片都拍得很沉重。要表现枪杀场面的惨烈,要渲染受害者的悲痛,或试图分析悲剧的社会成因……但《大象》不这么拍。桑特用黑幕+名字的每一帧,来区隔受害学生的视角。初看你觉得没啥,好像很普通。看下去,你会发现每一帧画面,似乎组成了一条长长的麻绳,它开始是杂乱散开的,仿佛没什么线索,但最后竟然重新缠绕在一处,回到了枪击案的核心。每个人的视角,都是一次细微的人性揣摩。比如下面这一段。学生们相遇、拍屁股、照相……一系列动作,在不同三人的视角重复三次。故事的真相,便巧妙地获得了补足,取得了更公平的讨论视角。△ 分别出现在影片的前中后半段
当《大象》用大量的随机,还原了青春的无序,让Sir想到一个新问题:当我们讨论桑特,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恐怕不止是导演这一单纯身份。而是混合了电影、时尚、视觉、人物的综合艺术家。现在,可以聊聊开头的鹿晗了。这部他参演的,桑特重磅新作叫——《无边序曲》。刚开头他前卫的造型,以及几句不知所云的诗意对话:-粉红色,我要你,粉红-你的身体像一颗珍珠才不是什么简单调情,而是在细微揭示“某一种新人类”的微妙心理。不卖关子了。它是GUCCI联合格斯·范·桑特拍摄的一部七集电影剧集。每一集,会分场景讲述一位不普通罗马女士一天里的生活见闻。这位罗马女士,穿着时尚,却行为奇怪。她会锦衣夜行。她的身边总会走过各路摩登的陌生青年。电视机里的奇怪男子也突然和她说话。听多几句你会意识到,哦……电视上的奇怪男子,也许就是她的内心。(当)女性被描绘为歇斯底里当残疾人被描绘为神经病……这是一次爱与欲望的变革啊西尔维娅性别、欲望、变革。身为观众,这一刻我们明白——这部桑特新片,又一次站在了时尚前沿,去触碰敏感的禁忌话题。女主口中的“粉红”,不是她故弄玄虚。粉红,象征着她内心隐秘的欲望……她是无性别主义,曾经不知该以什么性别面对自己。为了克服困惑,身为作家、舞者、演员的她不断学习,逐渐明白——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历史上针对“弱势人群”的各种误读,诸如女性被描述为歇斯底里、残疾人被描述为神经病……一直在发生,并且现在仍在发生。仔细看这位主演西尔维娅。也许第一眼,她不在很多人的“主流审美”之内。个高、骨架大、脸上棱角分明……充满传统的“所谓”男性特征。再看《无边序曲》其他演员,不少男模也留长发穿裙子,性别模糊地呼应着西尔维娅。Sir猜,这是GUCCI和桑特故意为之——人家仍是、还是、当然是女孩子。她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她只能认清自己,以自己的性别、自己的才华,活出新锐而勇敢的人生。这套系列电影除了意识前沿,也同时是GUCCI今年的一场——“最具实验感的发布会”。不再T台走秀;让模特们穿着最潮的华服,走在现实的街景上。甚至不再现实走秀;让模特们走在微电影的线上,同时被亿万人看见。看到一半你会恍然大悟……Wokao,原来电影就是发布会!GUCCI这一整季新品,都将在《无边序曲》中以故事的方式,巧妙地展示出来。比如第一集后半部。西尔维娅拿出一条女性化的飘逸长裙,扔出窗外。这扔的,当然不只是一条裙。她扔掉了女性千百年一个重要的时尚符号,也是女性一直被局限的某个意识符号。当裙子被放飞,当然,就可以被任何性别的其他身体穿上。而不局限于裙子的西尔维娅,能穿出100种新鲜的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Sir的时尚顾问王炸炸告诉Sir,GUCCI才不是普通奢牌,它一直很有态度。GUCCI一直在持续探索更具包容性的时尚,并推出符合这一理念的服饰、单品。它越来越喜欢如此概括自己——“超越男女二元性的化身,一种生活方式以及身体美学。”也正因此,才吸引了眼高于顶的大导演桑特,以及诸多国际一线艺术家参与本片拍摄。包括音乐家Arlo Parks、思想家Paul B. Preciado、艺术评论家Achille Bonito Oliva……还有歌手Billie Eilish,Harry Styles和Florence Welch——都是顶流。希望你能和Sir一起,看看2020这场“最电影感”的时尚发布会。同时,也是一部新锐、实验感十足的重磅大片。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观看中文字幕版全集感受最前沿的时尚美学也许你是主流的一员。一直安稳地活在自己的三观里,未必能一次性接受它的全部。但没关系。把它当成“升级时尚观”的一次良机。因为时尚不是肤浅的凡尔赛。只有意识觉醒后的身体,才配得上GUCCI最前沿的时尚美学。而如果你是一位“少数派”。这部好片,将提供你一个温暖的入口。它很懂你,也装载了你一直渴望的自信和勇敢。看看西尔维娅,学习她真正时尚的行为做派,和她一起梳理自己曾经怯懦的意识和困惑。未来,你会笑得和她一样灿烂。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颐和园的马达、北野武术大师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或者把本文的网址复制分享其它好友。
本文网址:http://www.nulj.cn/nulj.cn/k/4141.html复制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感谢谢支持。微信打赏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