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再一次被辟谣。
11月25日,华为心声社区流传出一份名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内部文件,确认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和消费者业务整合的方案,并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业务合并寻“自救”?自剥离荣耀之后,华为似乎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汽车领域。根据上述文件,为了增强智能汽车部件业务与智能终端业务的技术、资源的互动,华为做出决定,正式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这意味着,华为的汽车业务与消费者业务正式合并,未来产生更多协同。在汽车业务与消费者业务合并后,整体消费者业务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文件指出,重组消费者BG 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 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这意味着,原本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的余承东今后将代表华为汽车业务走到台前,统筹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消费者业务是华为整体营收和利润贡献较大板块,尤其是手机,更是绝对的核心产品。不过,在剥离荣耀后,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和寻找新的突破口,而拥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智能汽车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用智能汽车业务补足消费者业务暴露出的业务短板,盘活现有资源,不失为一条良策。或许也是因为如此,智能汽车与消费者业务的合并被一些业内人士看作是华为“自救”之举。为车企吃下“定心丸”汽车走向智能化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华为希望能搭上这阵东风。事实上,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的推进,百度、华为等一批科技公司在汽车行业屡刷存在感,再加上苹果、戴森等有意向跨界造车,有关于“华为造车”的传闻一开始似乎并非无稽之谈。近年来,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领域不断布局,并将触角延伸至智能交通、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频频与车企合作。今年5月,华为联合18家车企成立“5G汽车生态圈”,以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业化进程。今年11月14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长安汽车将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每一次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动作,都被视为华为释放的造车信号,引发业内关注。虽然华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辟谣,声称华为不造车,但似乎依然不能打消业内猜测的声音。在此次发布的文件中,华为明确指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如此撂狠话,与其说是内部警告,不如说是再一次对外正式表态,给车企合作伙伴吃下一颗“定心丸”,免得车企将华为视为潜在竞争对手。剑指汽车界的英特尔?虽然不造车,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野心”很大。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于2019年,包括5个部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今年10月30日,华为在上海为其年度旗舰智能手机Mate 40系列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借此良机,华为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帮助车厂快速开发智能汽车。当时,《中国汽车报》记者也有幸受邀参加了这场发布会,在现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的一席话令记者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就像大部分笔记本电脑上都会贴上英特尔的logo一样,华为希望未来的智能汽车车身上,也会贴上HI的logo。看来,华为不只是想在蕴藏巨大商机的智能汽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它更想成为搅动行业格局的“头号玩家”。文:张冬梅 编辑:黄霞 版式:蒙轩
喜欢请点亮“在看”↓↓↓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或者把本文的网址复制分享其它好友。
本文网址:http://www.nulj.cn/k/1911.html复制
写博客不容易,服务器成本也很高,感谢谢支持。微信打赏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