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在残酷的战场上,在五花八门的各色兵器当中,有一个绝对可以笑傲群雄的冷兵器王者,它产生于远古人类狩猎使用的粗糙工具,在形制和使用方法上都有传承,同样传承的还有粗野而强大的杀伤力,枪矛是陪伴人类最久的武器,人们手执枪矛,面对凶残的野兽,在血腥残酷的战场上厮杀,枪也不辜负人们的期望,打败诸般兵器,成为器中之王,坚定地陪伴在人民身边,正所谓"枪乃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
中华军事史上更是从未缺少过枪矛的身影,明代一部军事典籍《武备志》里有记载:"阵所实用者,莫若枪也。"枪矛的造型简洁,使用方法简单,适应性强,可以满足不同的战场、不同兵种、不同作战策略的需求,从士兵到将军,从步兵到骑兵,几乎做到了人手一把枪矛。枪矛在古代战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它的角色是否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呢?
一、早期的枪矛产生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其制作,使用方法趋于简单
枪早期是一种原始武器,制作方法简单甚至是十分简陋,仅仅是将一个木头的两端削尖,用于简单的捕鱼、探路,但在遇到凶猛的野兽时,木头已被野兽弄折,木头尖也难以刺透野兽的皮毛,所以后来人们又开始把石头磨尖锐,在顶部绑上。这就是矛的诞生,矛一出现,就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由于人们加工石器的技术得到了很大进步,矛的做法也一步步变得更加精细,矛的实用性和杀伤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使用范围由狩猎扩大到与部落敌人决斗,这时的矛能轻松刺穿兽皮,刺穿敌人的皮护具。
到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枪与矛的进化,坚硬而锋利的青铜器制成的剑,能轻易利于刺穿和攻击,而不容易自身受到损伤和毁灭,这大大延长了枪的使用周期。在夏朝时期,人们已经可以利用打磨石来打磨塑造青铜制品,青铜制作的矛头的形制在这一时期变得更加纤长,锋刃的加工变得更精细,锐利度大幅提高,而且青铜不止用于做矛头,矛身也可以加入青铜器,这样一来,也不再需要用绳索绑定矛头和矛身,可以使用便于出套的接口,大大提高了矛在作战时的威力和承受力。青铜矛基本奠定了后世枪矛的形制基础:矛头中间突起成为脊,两侧为刀刃,保持对称,刃后有接口,接口旁还有供固定的环钮。
锋刃
二、矛在军事战争中的应用
在青铜时代,统一国家的建立,以及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力的提高,也提高了人们战争的水平,在青铜时代,原始的小规模的部落间的战争变成了大型的、耗时的国家间战争,士兵为国出战,抵挡入侵者,或者是扩大自己的领地范围。战争的规模扩大,所产生发明的战争用品在这一时期激增,有战车、矛、干、戈、盔甲等等。战争的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有简单的步兵战,也有车战,但无论是什么战争,从那时期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矛已经在战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河南安阳挖掘出的商代王陵的墓道中,有大捆大捆的铜矛,每捆十只,一共七百余只,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来,当时战场的主角兵器就是矛,同时说明矛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较高,有战争的胜利的寓意,《尚书》记载,武王讨伐纣王之前,给麾下将士们宣读檄文用以激励士气:"称而戈,比尔干,立而矛,予其誓。"矛也广泛地作为王侯的陪葬。
矛
但我们也注意到,这时战场上的主角是干和戈,而还不是矛,这是由于干戈的攻击性稍强,但干戈多用于勾、啄或者近身格斗,需要在平坦、开阔的土地上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而一旦战场在丛林、灌木丛,植物的阻挡,地形的崎岖都限制了干戈的发挥,但矛极强的适应能力,使其无论在开阔地带或者是在狭窄的丛林中也可以运用自如。所有矛其实是作为这一时期的一个必要性的武器。商代中后期的铜矛更加多样性,并且还开始有了装饰性的花纹,刀刃也变得宽阔和扁平,为了扩大敌人的伤口,使其在得不到妥善医治的原始社会活活死去。
西周出现的战车,是陆地军事战争中的绝对主角,商周时代,战车的制造技艺已经非常之成熟,战车多由马匹牵引,有的是四匹马,有的是两匹马,还有六匹马的,车身为矩形,车旁有尖锐锋利的车毂,防止敌人接近,一般一辆车有三人共同驾驶,左持弓,右持矛,中间负责驾车。我们可以看出,在以战车为主要主角的战场,其他的兵器都是相互组合,配合战车发动攻击。绝大多数的军事战略,也都是围绕着战车的特性制定的。矛这时也只是一个配角,但能在一辆战车上占得一席位置,足以说明矛在战场上的地位稳步提升了,超过了干戈、戟。
战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发,同时战斗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与日俱增,各诸侯国的军队能保持在十万以上,迫切的战争需求也在促进着武器的提升和改进。其中,青铜兵器的制作水平走向巅峰,甚至已经可以通过控制合金的比例来满足对青铜兵器的不同性能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武器的质量。矛在这一时期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成熟,矛头持续变得锋利,形制适应大规模装备,矛柄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使用了一种新的复合材料,积竹柲,以木杆为芯,竹条包和,再在外层涂漆,比原来的木柄更适合手。
战车
到了秦汉时期,北方匈奴的大举入侵使得战争的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匈奴善骑,骑兵彪悍而勇猛,把一开始还不擅长骑战的中原军队打得七零八落,为了应对匈奴,中原开始加强训练骑战,而原始的车战开始没落。为了配合骑战,矛的形制也在相应发生着变化,在步兵矛、车战矛之后,又出现了骑兵矛,长度相应变短,同时以铁为原材料的新矛也广泛投入了使用,铁矛更加坚固,穿透力更强。
骑兵矛
三、枪发展完善,各种枪法层出不穷
长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峰,因为中原汉族政权的崩坏,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骑战的越加流行,而马上兵器也完全淘汰了长戟,只剩下矛,因为强大的威力和良好的实用性,这一时期无论是步兵战还是骑兵战,矛都是最佳最适合的武器,矛充斥在战场上,枪战士们手执长矛互相厮杀,但由于骑兵战的距离越来越短,矛逐渐变短,变得更利于人的操控,不再是仅用于远程刺戳,这时出现的矛逐渐被人们称为新型的枪,枪上有枪缨,枪只有人的手臂的长度,更方便人的操作,枪的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作为一种武术工具广泛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只有战士手持枪在战场上拼杀,学武之人也同样需每天习枪,枪的使用方法与此同时也变得更加细化,更加复杂,甚至专门出了使用枪法。
骑战
当时有说法叫做"枪挑一条线",意识是说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追求轻灵敏捷、快狠准、一戳戳、一串串,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枪术看似简洁明了,实则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以掌握,俗话说:"月棒、年拳、久练枪。"历史上有许多用枪的名将,名士,真可谓是群雄辈出,群星闪耀,中国古代十大名枪有:西楚霸王项羽的霸王枪,民族英雄霍去病的梅花枪,三国英雄赵云的龙胆亮银枪,苏护的火龙枪,岳飞的沥泉枪,马超的虎头湛金枪,戚继光的神威烈水枪,罗成的五虎断魂枪,姜维的绿沉枪以及杨廷昭的芦叶枪。每一把枪都像一位坚定忠诚并且默契的搭档陪伴着它的主人打败无数对手,在历史上留下值得记住的一笔。
矛的演变图
四、与火器共存,在热兵器来临的时代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武器之王的荣耀
明清时期是火器大发展的时期,枪矛经历了历朝历代的发展,以及出现了各种门类,各种枪法,留下了数个历史的传说,不愧于它武器之王的称呼,但无论如何,当冷兵器遇到热兵器,其两者的杀伤力和攻击力明显是不在一个等级上的,但枪矛这一时期仍然并未被历史无情的淘汰,虽然随着火器的日益精良,在战场上的使用范围慢慢扩大,但也有其无法适合的死角之处,也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枪矛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战争史上开始出现了独特的冷兵器辅助热兵器的情况。
枪矛的锋刃
到了明代的中晚期,越发依赖战场的直射,这样的战术也要求着负责投射火药的步兵需要得到很好的阵线依托,在火器部队前面,需要一对手握枪矛,乘坐战车,手拿盾牌的士兵为其搭建防护,避免其被敌方的骑军直接冲破,这时枪的重要性增加了,长枪的技法开始分化。进入清朝后,由于清朝统治者总是埋着头削弱或者镇压关内汉民族的反抗,而对外,既无心关系局势,也无心发展战略技法,相反,对国内的军事、武学著作和武器研究等都缺乏关注,导致国内军事实力大幅下降,当然这肯定也与清朝统治者还没有遇见强大的欧洲殖民者远远落后于西方,火器的发展就尤其的缓慢,枪矛也一直在原地踏步。
直到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击碎了清朝统治者的美梦,也让他们深深意识到自己在武器军事上已经远远落后西方,外来侵略迫使中国的军事迅速西化,当然这样的西化也是不够彻底的,毕竟缺钱缺技术,但是西化的速度又必须快,容不得一点喘息的时间。中国武器装备集中于火器之上,但枪矛仍然有继续被使用的价值,比如近身格斗、冲刺中,枪矛有自己能发挥的空间,除开这些,枪矛的灵魂也在现代战争中延续着,比如步枪刺刀的发展,就是为了填补冷兵器的空白。
火器
结语:虽然枪矛类武器以及绝大部分的的冷兵器在现代战争中谢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在进步的一个标志,但是枪矛武器漫长的生命周期,强大的攻击力,顽强的适应能力,已经是远远超过了其他大多数的冷兵器,它们陪伴着人类的时间最为长久,协助人们立下赫赫战功,无愧为百器之王,值得人们记住,而且除了在战场上无可替代的角色,枪矛也是一门精妙的武术,在和平时期,也值得人们去学习了解。
注: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兵器名:匈奴武器 戚家军 明朝火器 西方长矛 枪和矛 盾牌文化 刺刀 方天画戟 马镫 中国骑兵 保安腰刀 白起 战车 铁尺 军刀 八面汉剑 日本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