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少坤
李纨在《红楼梦》中的人物介绍是“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乃贾珠之妻,虽然亡夫,幸存一子”;“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不十分……读书……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传罢了,却只以纺绩针织为要”。(第四回)
曹雪芹在第四回介绍完李纨在贾府中的身份以及她的家庭背景后,还写出了另外两个点。其中一点是李纨在丧夫之后在贾府的“工作”,即“陪侍小姑等针绣诵读”;另一方面便是曹雪芹直接写出的他对于李纨这个人的评价,即“身处于膏粱锦绣之境,竟如死灰槁木一般”,“一概无见无闻”。
“死灰槁木”“无见无闻”这八个字对李纨这个人物做出了一个初步定型,让人感觉她虽然身为荣国府长子“先珠大哥”的媳妇,但却是一个游离于荣宁两府之外的人,通俗而言,便是一个局外人。
“局外人”这个身份在李纨的儿子——贾兰身上也有所体现。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中,众书生挑起一番争斗,荣府的贾菌“抓起砚台要打回去”,而面对自己亲叔叔即将被人打的局面,贾兰则是“忙按住砚瓦,极口的劝道:‘好兄弟,不与咱相干。’”这一句“不与咱相干”写出多少东西来。而蒙本戚本都在旁批道:是贾兰口气。贾兰自幼丧父,他所接触的教育都来自于李纨。有一句话这么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们父母的影子。”李纨“局外人”的行为处事也许在刻意教导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贾兰的性格之中,使得贾兰如李纨般说出这么一句“不与咱相干”。
李纨在大观园中的居所也与其余各钗不同。李纨住在稻香村,这是大观园中最为特殊的居所之一,另一个即妙玉的栊翠庵,这里单说稻香村。在大观园告竣之际,贾政便带着一些清客及宝玉进园拟题(第十七、十八回)。当走至稻香村时,大观园一改富贵华丽的氛围,转为清净的田园风格,亦连贾政也说“未免勾起我归农之意”。己卯本批道“又笑别部小说中一万个花园中……略不差别”,“又托出许多郊野气色来”,庚辰本也批道“真妙真新”。各个批语都在此处强调稻香村与他处不同,稻香村远离于怡红院、潇湘馆等楼阁之外,是朴素的尘世,而怡红院等楼阁则是繁华的极乐。而“死灰槁木”的李纨就住在这样一个地方。她的别号“稻香老农”也给人一种脱离尘世、归园田居的感觉。稻香老农在稻香村中远离尘世风格倒也符合李纨的寡妇身份。
但李纨毕竟出身名宦世家,书中虽说其父李守中不令其读书,但从后面元春省亲时李纨的诗来看,虽然不比黛玉和宝钗,但也看得出是有一定诗词功底的人,这样的人思想觉悟也不会低到哪去。好比文章第四回对她做的正面详细介绍时,甲戌本在旁边有批语是“此时处此境,最能越理生事,彼竟不然,实罕见者”,这一句倒与秦可卿死时的“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第十三回)有些相似,可见批语在疑惑为什么李纨身处如此境地,竟会一概无知。我们都知道秦可卿的“淫丧天香楼”一事被曹雪芹删去,而“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一旁亦有批语: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
《红楼梦》还将“不写之写”这一方法用来刻画惜春的形象。惜春在前八十回中很大的篇幅都以配角出现,常常作为一个背景板,一直到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时才有惜春的大段文字。曹雪芹要如此写惜春可能是考虑到书中对惜春的设定是“身未长足,形容尚小”(第三回)的一个幼童,这样一个幼童在这样一个与她年龄特征极不相符、缺乏同龄人的环境中很难有表现的机会。曹雪芹正是通过“不写之写”向读者强调惜春在书中的年龄。
话再说回来,甲戌本的批语恐怕也是“不写之写”,李纨“身处于高粱锦绣之境”,不大有可能会完全做到“无见无闻”,毕竟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封建时代,尚有一子的李纨还要肩负起养育儿子的责任。而在一个即将“忽喇喇似大厦倾”的百年之家,要想在最后随同“大厦”一同倒塌,李纨就需要提早做出准备。
那么李纨具体做出了哪些准备呢?这一点很明显的体现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李纨带着宝玉等人去找王熙凤要举办诗社活动的经费,王熙凤听了她的来意后说了一大段的话:“……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又添了十两……又给你园子地,个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两银子……”从中可以看出,李纨的月钱“起步价”本就比王熙凤这一等的贾府主子们要高,再加上李纨的寡妇身份,又额外得了十两,而且李纨还有十分独特的“园子地”,能够从中收租,在分年例的时候,李纨也能够分到最好的。
陈大康先生在《荣国府的经济账》一书中就王熙凤所说的这一段话替李纨算了一笔账,即“就相对比例来说,李纨所得是王熙凤的五倍,就绝对数而言,每月比王熙凤多二十四两银,一年下来,仅月钱一项就比王熙凤多获取约三百两银子。”同时陈大康先生也在书中指出了几处李纨在钱财方面的“节俭”,或者也可以说是“吝啬”。最明显的便是诗社活动中的芦雪广联诗。李纨在找王熙凤拿了活动经费后,转头又找宝玉等人收取了一些银子,而找王熙凤拿的五十两银子则下落不明。
不止在经济方面,在育儿方面李纨也是做出了准备。第二十六回中,宝玉无事外出闲逛,正好就遇见贾兰在演习骑射。甲戌本在旁批道“方意会为玉兄毫无一正事,只知安富尊荣而写”。这虽是批语,不是正文,但也可以从中明显感受到玉、兰二人的反差。一个是醉迷千红的绛花洞主,另一个是痴心学业的荣府长孙。贾兰年龄尚小,对于学习、演习等的重视只能够从外界获得影响,正如他“不相干”的处事风格一样,这样的倾心学业,恐怕也是李纨教导的结果。李纨不属于四大家族里的任何一支,贾珠死后,她与贾府的联系就只剩下贾兰。就如同赵姨娘要想在贾府熬出头,就需要贾环当官一样。李纨作为荣国府的大奶奶,但荣国府管家的头衔却落到了贾赦枝的王熙凤头上。如此一来,李纨与贾府的联系就只剩下贾兰一人,她怎么能不好好的教导他呢?
最后来看看李纨的判词和曲子。其判词如下: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第一句的“李”及“完”的谐音“纨”就暗示了李纨的名字,同时也点明了其有一子。第二句则说明了贾兰这一人物在李纨命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三句的“如冰水好”较难解读,也许是说李纨如冰水一般朴素(寡妇),而后面的“空相妒”则是说明有个人与李纨互相嫉妒,但到头来发现这个嫉妒是白白嫉妒了。而最后一句就点出了李纨的悲剧:贾兰当官后,李纨被朝廷封为诰命夫人,但获封后不久就死去了,成为了一个笑柄。
李纨的曲子名叫《晚韶华》,意思即她的美好韶华来得太晚了。“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与“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鸷积儿孙”联合起来解读:他人危急时刻急需帮助时,李纨为了贾兰的功名以及担心“老来贫”的心理,撒手不管。正是镜中的恩情,怎么比得上梦中虚无缥缈的功名?而这个需要帮助的人,恐怕就是王熙凤母女或者单单巧姐一人。根据巧姐的判词及曲子,巧姐之后是被一对“狠舅奸兄”卖入妓院,此时四大家族已被抄家,尚且可自保的怕只有李纨,而李纨在贾府被抄家之前已经积累下了许多财富,她又算得上是巧姐的表舅妈,但也许救巧姐这件事与她和贾兰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导致她对巧姐的遭遇视而不见。
后面的“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描述的就是贾兰当官之后的场景,可与《好了歌》注解中的“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连起来看。紧接这两句之后的便是“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两句极为贴切《红楼梦》的“乐极生悲”观,写的便是李纨转瞬即逝的韶华,也代表她被封为诰命夫人之后没过多久便踏上了黄泉路。最后的“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则以一种告诫的口吻,说道:你如同古今的将帅们一样,见过大漠的黄沙,踏过孤寂的峰峦,流过喧嚣的鲜血,拿过无上的荣耀,但最后终归是一捧黄土,只能留下个空名让世人们知道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人。
李纨,她曾有过少女时代的美好,但嫁入贾府后,那嗅梅年华,终究是变成了“死灰槁木”,为了在一个即将败落的大家族中存活下来,她开始吝啬,开始处处留心。她活于膏粱,生如槁木,虽在局外,心似明镜。而最后的珠冠凤袄,也是由无常来为她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