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网络
作者|罗发财
···
当地时间11月25日,阿根廷“球王”迭戈·马拉多纳,在家中突发心脏骤停去世,享年60岁。
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宣布:
全国将为马拉多纳的不幸逝世哀悼三天,以此在全国范围内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致敬。
阿根廷政府将为他举行国葬,现已经有几百万人自发前去,只为送他最后一程。
一件蓝白相间的10号球衣,静静地盖在他的棺材上。
谁都没想到,2020年马拉多纳的最后一次过人,竟骗开了整个世界。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马拉多纳去世」对于阿根廷是什么样的冲击,也不明白马拉多纳这个名字,对于阿根廷这个国家,又意味着什么。
其实他不仅仅是球王,他还是英雄,是拯救了整个阿根廷的英雄。
···
曾有人把足球形容为现代世界的微型战争:
一场比赛的获胜,取决于战术的博弈、实力的比拼、团队的合作、体能的坚持、时间空间的运用……
而马拉多纳就是这个战场上的不折不扣的神。
也只有他,和他身后的阿根廷人,曾经真的把一场足球,看成一场战争。
20世纪80年代,是阿根廷内忧外患的年代。
除了内部的经济危机,1982年,英国为了争夺阿根廷大西洋沿岸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的归属,撒切尔夫人把炮火指向了阿根廷。
阿根廷人丢失了马岛,政府也随之倒台,整个国家愁云惨淡,足球成为了悲惨世界下惟一的运动精神上的乌托邦。
马拉多纳,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足球少年。
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对上了英格兰。那是马岛被夺走的第四年,新仇旧恨一起涌入阿根廷人的脑眼。
比赛前,在球员通道里,马拉多纳把其他队友叫到身边,跟他们说:
「我们要为了这场比赛拼上性命,为了那些穿着草鞋、在马岛冰冷的土地上死去的阿根廷年轻人而战。」
「我们要把英格兰,从世界足球的版图上抹下去。」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带着这样的信念,在那场代表着国仇家恨的比赛上,上帝用神奇的「手」帮他完成了第一粒进球。
比赛行至下半时,马拉多纳前场抢点高高跃起举起前臂,将皮球送进了英格兰的球门。裁判对此没有任何表示,默认进球有效。后来接受采访,他说:「一半是上帝的手,另一半是我的头。」
而四分钟后,他又连过五人完成破门。
最终,阿根廷在球场上用2-1的比赛,送走了英格兰。
比赛结束哨声响起的时候,阿根廷人冲出家门,在街上拥抱着,又哭又笑。
那一年,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捧起了世界杯。
同时捧起的,是已经疲累不堪的阿根廷人的希望。
对于那个时期的阿根廷,马拉多纳才是信仰。
···
而对于全世界人,也没有谁比马拉多纳更能配得起球王这个称号。
1996年,马拉多纳首次来到中国。
如果说贝利的神话只听到长辈们津津乐道,那么从马拉多纳开始,通过电视直播、录播……人们才真正用眼睛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球神」。
我们看到了1986年后马拉多纳登陆意甲,用4年的时间征服了意大利,帮那不勒斯两次举起意甲冠军奖杯。
看到了1990年世界杯决赛,阿根廷不敌德国,他哭着说:「我怎么能不哭呢?他们抢走了我的冠军,侮辱我的祖国。」
看到了1994年世界杯小组赛上,他面对4名防守球员的包围,左脚大力抽射将球打入死角后对着摄像机的怒吼。
看到了之后未通过药检,结束了自己的世界杯生涯后,躲在妻子怀里的痛哭……
他走到哪里,都是被津津乐道的足球天才、话题之王……更是那个年代快意恩仇的精神象征。
平民之子亦上帝之子。
纵使晚年的马拉多纳,成为阿根廷主教练后在世界杯上0-4输给德国,纵使深陷各种负面新闻,身体状况愈下……
却没有人愿意「客观评价」他。
不仅仅是「童年」滤镜的使然,而是人们愿意包容一个有瑕疵的英雄、一个有血有肉、有强大也有弱点的真实的人,也不愿意去接受一个被包装好的完美偶像。
时光再回到1986年,为阿根廷打败了英格兰的马拉多纳,回忆起自己比赛心情时说:
「那就是一场战争,但,那是我的战争。」
我们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了,现在讨论起各种运动,更多人喜欢让它回归纯粹,不要掺杂着太多个人的情感。
和平年代,再也没有一个人,把足球,当作一场战争。
有更多选择的年代,也再没有一个人,能说他喜欢一件事喜欢到,可以为之拼上自己的全部性命。
···
马拉多纳走了,原本只是唏嘘不已的心,在浏览完网上所有人的故事后,变得更加难受。
「小时候,爸爸最爱跟我讲足球,最喜欢的球星就是他,今年是爸爸不在的第四年,他最爱的球星也走了,我忽然就哭的睡不着。」
「年初科比去世的时候,我的父母在担心如何安慰我;而现在,我在担心该如何安慰我的父母。」
科比生前曾说:「马拉多纳是我的偶像,我非常喜欢他。当我小时候在意大利就知道他在那不勒斯踢球。」从洛杉矶到拿波里,一个传奇激励着另一个传奇。
「在看到马拉多纳离开消息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少年,今天才突然发现,我已经50多了,我是真的老了吗,我是真成了老头子啊……」
「他死了,我心中的少年也死了。」
「人生中曾经看到爸爸哭过三次,今天,是第四次。」
有一种比看到自己衰老还要痛的成长,就是要开始接受那些曾经深深影响过我们、让我们用一腔热血无悔热爱过的伟大的人们,相继离开。
如金庸、如科比、如马拉多纳……
在我们、及我们父辈的年代书写过热血梦想的那些人,也用静静地离别,引发我们心底的一场山崩与海啸。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看更多走心文章
微博@视觉志iiidaily
微信 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视 觉 志
2020年这一天
马拉多纳把上帝之手
还给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