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近日,一段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因工作人员拒收现金而满脸无助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事发地宜昌市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此事系工作人员办事不够灵活。目前,工作人员已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
老人年岁已高,对于工作人员提出手机支付的要求一脸茫然。即使透过屏幕,人们也能感受到这份无助和尴尬。也许非资金柜台有明确规定不得收取现金,工作人员只能按制度行事。然而,高龄老人无子女陪同,又恰逢恶劣天气。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人性化的解决方式比直接拒收现金会温暖不少。
新型技术对老年人不够“友好”,类似的问题在新闻中不算少见,背后反映出两方面问题:一是技术层面拒收零钱、现金,给不擅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造成不便;二是服务层面忽略老人,科技壁垒影响下细节服务跟不上,让老人感觉自己被歧视和怠慢。此类问题并非孤立存在,且在老龄化问题严重之后矛盾叠加,把工具性的技术问题变成一个人文性的社会问题。
二维码、网络支付原是为了便民而设。而今,只接受手机支付的“便民”窗口反而让部分人群感到“不方便”。人们一边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事事追求智能化、便捷化,另一方面,尽管网上支付的各种渠道开发已非常成熟,对于弱势群体,这些看似便捷的设计却给生活增加了许多无形的障碍。
现实生活中,因不熟悉数字时代的新型办事方式而屡屡受挫的现象并不鲜见:80岁老人营业厅缴费支付现金遭拒;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不仅如此,不少人在商铺、超市等地也频频遇到使用现金受阻的情况。很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更不能理解一张图片就能承载如此多功能和信息。在这个移动支付的年代,他们尽力追逐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面对移动支付望而却步的老人,不该被新技术挡在门外。
同时,相关部门在制定公共服务规则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符合法律法规外,更应考虑到那些慢节奏生活人群的情况。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没有二维码,这类现象在生活中客观存在,人们就不能选择性忽略。事情也并非没有解决办法,统一代收缴费、设置帮扶点、开辟绿色窗口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
此前,在某火车站,有网友晒出一张“无健康码通道”的提示牌照片。对于使用老人机、无微信、无手机等无健康码的旅客,火车站开辟专门通道。一个简单的提示牌,就温暖了不少人的内心。
技术改变社会,也在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这份便利也需惠及每一个个体。科技进步,也应该体现在人文关怀层面。人们在享受智能时代的快节奏生活时,不要忘记对慢节奏生活的群体多一份耐心和体谅。科技带来的便利要真正服务到每一个人,数字技术也应当更好地造福于社会,温暖人心的画面也会更成为常态。
更多内容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别让“便利”折腾人
给老师减负吧!
拿女性“开涮”,还是算了吧
“标准化”煎饼,还有灵魂吗?
配音演员不配拥有姓名?
文字:孙岱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责编:王远方
编辑:孙岱 孙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