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影《夺冠》热映,人们再次聚焦到中国女排身上。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中国女排精神似乎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遗产。因此网上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个时代还需要女排精神吗?”
“不管别人还需不需要中国女排,我需要。”《夺冠》中教练陈忠和说。
这个时代当然也需要。
如今流行自嘲、认怂、自黑,梦想变成了难以启齿的事情,拼搏努力显得微不足道。女排精神恰恰给予我们当头一棒:有梦想就去要拼,有努力总有收获。
历经四十年风雨,中国女排到达过顶峰,也低落过谷底。但是,凭着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中国女排硬是打出了10个世界冠军。
从女排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集体奋斗的模样,更是一个个作为个体的运动员身上那股敢为精神,她们始终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光时刻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对战塞尔维亚。
双方打到第四局,赛况激烈,打成23平。随后塞尔维亚队发球失误,中国队获得一分。接着是中国队张常宁发球,塞尔维亚队一传不好,惠若琪在4号位打探头得分,给予了对手最后一击。
最终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度夺得金牌,也是奥运会史上第三次问鼎冠军。
颁奖现场,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与队友携手登上冠军之位,举国欢腾。但在台下,惠若琪却哭得很厉害,这一次夺冠对她意味着太多。
惠若琪的滚烫人生经历,恰恰可以说是敢为精神的注解。
时间回到小学三年级,惠若琪参加了南京中山东路体校的业余训练。作为一个插班生,惠若琪刚进去时只能掂两三个球,队友们却已经能掂两三百个了。没人陪练,她只能自己对着墙单练。但惠若琪并没有退却,下课或放假时间都拿来练球。这种坚持是有效的,很快她就跟上了大部队。
对于年少时的那股倔强,惠若琪后来感慨,球场上有某种莫名的东西在吸引着自己。
是金子总会发光,2006年,年仅15岁的惠若琪表南京市参加了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并收获了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两项冠军。她也由此入选江苏队一队。
2007年春天,凭借在2006-2007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的出色表现,16岁的惠若琪进入中国女排集训大名单。2013年,22岁的惠若琪担任中国女排的第15任队长。
惠若琪和队友们一起创下很多高光时刻,亚洲冠军、奥运冠军,为中国女排的历史书写了辉煌的新篇章,也为自己赢得了不一样的人生。
命运斗争
2018年2月3日,还不到27岁的惠若琪,正式宣布退役。在运动员的黄金年龄退役,不少人为她感到惋惜。
但惠若琪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她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她继续比赛。
早在2010年女排大奖赛澳大利亚站比赛中,惠若琪就肩膀脱臼,第一次脱臼她自己把手臂拉回来了。后来为了救球,她第二次脱臼,无法再做动作,由此暂别球场6个月。
这6个月里,每一次康复牵拉,惠若琪都疼得大声尖叫,身边人都心疼得不忍看下去。一直到现在,她的左肩膀里都嵌着7颗钉子。
2015年,惠若琪由于心脏问题接受了心脏消融手术,手术台上,她突发晕厥,最后靠电击才抢救回来。历经2个月的恢复,2016年2月重返女排队伍的惠若琪仍然感觉不舒服,但此时离里约奥运会没有多少时间了。3月初,她进行了第二次心脏手术。
面对离开心爱的球场还是继续拼搏。惠若琪在教练和队友的支持下,收起犹豫:这是我的梦想,我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命运和她开了玩笑,病痛给了她暴击,她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面对。一次手术不行,那就两次。
第二次心脏手术后一周,惠若琪就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恢复训练,并如愿再次回到中国女排,和队友们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冠军。她的坚韧也获得了最好的回报。
敢为更好的自己
“即便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这曾是郎平对她说过的话,也是惠若琪后来经常对自己说的话。
惠若琪“人生赢家”般的履历背后,是每天无数次扣球和滚翻,是两次手术台与命运斗争,是每次精疲力竭后都拼尽全力,是面对强敌时一次次奋勇抵抗。
什么是敢为精神?或许就如她曾说的这段话:“我觉得当个运动员或者说体育运动,给参与其中的人哪怕是旁观者,都在传递一种精神:不断在失败和成功的交替中成长,跌倒了再爬起来不停地循环。这就特别像我们在生活里面遇到的事情,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只有让每次爬起来的你比从前更强大。”
每次爬起来,都要更强大。即便是退役后这两年多,面对全新的领域,惠若琪也始终敢想敢为。她成立惠基金,?访偏远小学开始推广体育教育,从纠正发音开始学解说,用踏实的每一步开启新的生活。
哪怕有再多的挑战,她依然喊得出“我敢”。在为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东风日产、凤凰网联合发起的大型青年对话项目“敢为·更好的自己”录制的态度视频中,惠若琪正是用滚烫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诠释了这样一种力量感十足的敢为精神。
她说:“请不要惧怕成为更好的自己,哪怕是在至暗的时刻,?深的?底,那是你与它最近的距离。只要有勇气,每踏出一步都是向上。”
成功从不会自己到来,和惠若琪一样,在滚烫的人生中敢为更好的自己!